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B: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 C: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 , 尽情地谈笑。 D: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的句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B: 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不仅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描绘了岳阳楼之大观,而且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及政治抱负。 C: 《行路难》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D: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
3、 | 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 西塞山前白鹭飞B: 西村晨钟鸣古寺 C: 西山晴雪曙色新 D: 西岭烟霞生袖底 |
4、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 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
5、 | 下列语句中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粟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舒醒过来。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C: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D: 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退色了。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其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 C: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
7、 | 下面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8、 | 本学期,同学们通过教材学习,对一些明清小说有了些了解。为分享交流,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请你参加。 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杨志——施耐庵——元末明初 B: 《范进中举》——范进——吴敬梓——元末明初 C: 《三顾茅庐》——刘备——罗贯中——元末明初 D: 《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曹雪芹——清朝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体育课程,要尽量避免不出现运动意外伤害事故。 B: 希望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加“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 C: 央视《朗读者》收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
10、 | 下面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凡到过岳阳楼的诗文家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B: 学完《核舟记》后,明代王叔远雕刻在核舟上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C: 这么好的天气去秋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许多道理,列举了大量名人的事例。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唐•高适 ( 2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3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①其夫呓语________ ②未几,夫齁声起________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 ④曳屋许许声________ ( 2 )下列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满坐寂然 众宾团坐B: 众妙毕备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声 D: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众宾团坐。 B: 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②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 5 )第3段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写出第二段中侧面描写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6 )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①文章的结构和②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各有什么作用? |
现代文阅读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2期,作者:刘心武,有删改)
( 1 )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那天: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
( 2 )小说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是:________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________
( 3 )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4 )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5 )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响莲: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________。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
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 1 )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 , 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直蹦高 , 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直钻心 , 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 4 )在我的回忆中,后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小作文
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
……
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
要求:①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②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③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