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建瓯市东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的文学常识完全搭配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麦琪的礼物》
B: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俄国作家
C: 鲁迅——中国——文学天才——《朝花夕拾》
D: 列御寇——《两小儿辩日》——《列子》——唐宋八大家之一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 , 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势必受到中国人民的声讨。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 邻居张大伯经常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C: 《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D: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5、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A: 描写
B: 议论
C: 记叙
D: 说明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李太白全集》《陶庵梦忆》《杜工部集》就分别用了字、号、官职来命名。
B: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喜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发家史。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国作家莫泊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D: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明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7、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 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A: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C: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D: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狼和狗蹲坐在前面。
(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 一只狼藏在洞中,企图从洞口钻过去来猛击屠夫背后。
B: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钻过洞来攻击屠夫背后。
C: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藏在里面等待时机攻击屠户背后。
D: 一只狼打洞在其中,想一会儿钻进去攻击屠户背后。
8、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īn) 护(bì) 青(lài) 所向披(mǐ)
B: 酝(niàng) 样(mó) 慰(jiè) 而不舍(qì)
C: 梁(jǐ) 黑(yǒu) 热(zhì) 惟妙惟(xiāo)
D: 智(ruì) 阔(chuò) 和(xù) 苦心孤(yì)
9、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在、泪、月、短
B: 深、心、金
C: 深、心、金、簪
D: 在、 深、心、金、簪
10、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 晨曦 血腥
B: 臭名昭著 月明风轻 荒谬 憧憬
C: 精疲力竭 满院狼籍 杀戮 箱箧
D: 响彻云宵 转弯抹角 纳粹 鞠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写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________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________的情态。

( 2 )诗人 “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句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亦乎与________

疏食饮水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 )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不耻下问”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
C: 第7章是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D: 第2章强调的是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曾子建议从忠、信、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像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 1 )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
( 2 )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①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②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 3 )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
( 4 )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 5 )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论真性情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 2 )文中作者所说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

( 3 )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五六段中的“样儿”“味儿”“陶醉和满足”等词语的含义。

( 5 )文章最后“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这句话富有哲理,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这也是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是我心上的一道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