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②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④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⑤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远交不起来。⑥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 A: ②④③①⑥⑤ B: ①⑥②④③⑤ C: ③②④①⑤⑥ D: ③②④①⑥⑤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立思考 祖国大地 世外桃源 异常努力(这四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B: “断”字的音序查字法是应查D,该字的第七画是㇄(竖折)。 C: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剧本(这句话的宾语是“诗歌、小说、剧本”,“许多”是状语)。 D: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
3、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B: 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C: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D: 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忧戚 遵循 形销骨立 淫雨霏霏 B: 驰骋 脏物 鸠占鹊巢 雾淞沆砀 C: 涵养 娉婷 静影沉壁 恍若隔世 D: 坍塌 秘诀 李带桃僵 喃喃自语 |
5、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 ,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经近30年的蹉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了现实。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教育局的通知说,让李校长本月16日前去汇报。 |
7、 | 下列句子排列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②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 ③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④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⑤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A: ④⑤③①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①③④②⑤ |
8、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瀑布》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
9、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着整个社会发展史。 B: ②①③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⑤④② |
10、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名鼎鼎 相辅相成 一视同仁 慷概大方B: 冥思暇想 随机应变 顾名思义 心安理得 C: 逍遥法外 相形见绌 不容致疑 油然而生 D: 引经据典 任劳任怨 肃然起敬 深不可测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 1 )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虽兜笼不能容 虽乘奔御风 B: 公步行良苦 良多趣味 C: 路绝矣 沿溯阻绝 D: 引五六壮佼者来 属引凄异 ( 2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 4 )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
门前三五步
——吴金良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⑪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 1 )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①“‘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一句中“盖”字,有什么作用?
②“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作用?
( 3 )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