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áo)眼 蝙蝠(biān fú) 比(jiào) 强不舍(guā)
B: 恨(zēng) 使(chāi) 祷(qǐ) 形(qí)
C: 气(fēn) 堵(sè) 然而止(jiá) 热(chì)
D: 狡(jié) 溅(bìng) 粗(kuànɡ) 人不倦(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鄙夷 隔膜 飞扬跋扈 大有裨益
B: 恣睢 寒噤 哀声叹气 彬彬有礼
C: 阔绰 瑟缩 不加思索 焕然一新
D: 褴褛 逃蹿 神采奕奕 步履维艰
3、

将文后句子回填文中横线上,顺序恰当的是( )
________________,比如,早晨的露珠玲珑晶莹,不过,一旦把他们采集下来,那珍珠般的光泽就会立刻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比如,远山如黛,美丽而且神奇,可当你真的走近它,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大堆冷漠的石头。______________,比如,水中清亮的月影,你要伸手一碰,那美丽的明媚就会立刻碎掉!
(1)美,有时是不能近观的(2)美,有时是不能触摸的(3)美,有时是不能采摘的

A: (3)(1)(2)
B: (1)(2)(3)
C: (2)(3)(1)
D: (3)(2)(1)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 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中国是最严重的世界文物流失的国家之一。
D: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5、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lòu) 然(qiǎo) 教(huì) 精竭虑(dàn)
B: 临(pīn) 婆(suō) 秀(qí) 油光可(jiàn)
C: 记(zǎi) 退(kuì) 喧(xiāo) 不劳作(chuò)
D: 推(chóng) 遒(jìn) 枝(qiú) 亭台榭(xuān)
6、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 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 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 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历法,年按阳历,月按阴历。②又称中国历法为农历,是从二十四节气来讲的,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内容。③称中国历法为阴历,是按月来讲的。④中国传统历法应是阴阳合历,可以称为华历。⑤但都不全面。⑥因此,中国传统历法为阴历、农历都是有根据的。

A: ①③②⑥⑤④
B: ①②③⑥⑤④
C: ①⑤③②⑥④
D: ①③②⑤⑥④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 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10、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使用价值。
B: 一场大火,将实验室烧毁,全体实验人员都对这次遭受的损失令人心痛和惋惜。
C: 从这些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D: 根据各种实验和理论暗示,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迄今为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没有研究的被称为“超对称”的结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 1 )以下哪种情感没有在诗作中体现出来( )

A: 作者对琴音的喜爱之情。
B: 作者得见故人的亲切之情。
C: 作者对蜀僧的钦佩之情。
D: 作者听琴时的感动、陶醉之情。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嵋”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超群。
B: 诗歌借“流水”、“余响”和“霜钟”三个典故,巧妙地将听琴的感受展现在读者 面前。
C: “客心洗流水”是说客人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正面突出了琴音的美妙无比。
D: “霜钟”与后文的“秋云”相应成趣,既点明时令是秋天,又暗示时 间已悄悄流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注】①管:钥匙。②无乃:大概。

(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间: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故:公问其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C: 信: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则)
D: 属: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3 )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 4 )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 1 )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 3 )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 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 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
C: 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 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 5 )很多传统物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如太师椅、红灯笼、青花瓷、紫砂壶、油纸伞、纸折扇……请用“三字经”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填两项。(不要求押韵)

彩屏风,分隔间。

八仙桌,宴神仙。

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

①伴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奇妙的是,阿胡那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这种含水、氨、冰、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

②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原来,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可是,阿胡那火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垂直的条状结构。

③冰火山是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四处流淌的液体。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

④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⑤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分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⑥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⑦无独有偶,在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面;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那次爆发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米。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喷发冰块现象,古代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

(选自2018年第9期《奇闻怪事》)

( 1 )文章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 3 )文章第③段中的划线词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当穿上春季尚宽大的衣服时,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衣服变小了;当信手翻阅已经泛黄的日记本时,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曾那么青涩而幼稚;当七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以一种近乎敬畏的可爱眼神窥探我们的课堂时,我们才猛然惊觉:我们长大了,肩上的担子重了!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没色彩的生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