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屈原(节选)》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B: 《天下第一楼(节选)》被誉为当代浪漫主义经典,歌颂了实干主义精神,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 C: 《枣儿》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D: 《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走向茫茫宇宙的过程中,神通广大的航天器是人类探索宇宙最有力的帮手。 B: 看到满山的柚子树结满了柚子,丰收在望,果农们一个个眉开眼笑。 C: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D: 有一年紫藤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 |
3、 | 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
4、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季节。同时,通过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春和旧年的交替,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B: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里的“愿”表面上是写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去开创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典故,写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王叔文等好友已经故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怀念;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已恍如隔世之人,心中满是悲痛和惆怅。 D: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这里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但这一切又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
5、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 B: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C: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
6、 |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B: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山被蒙蒙细雨淋醒了。 C: 水珠从花苞里滴下来,像少女的眼泪。 D: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犹如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怠慢(dài) 冗杂(rǒng) 羁绊(pàn) 晦暗(huì) B: 神龛(kān) 载途(zài) 连翘(qiào) 翩然(piān) C: 遗骸(hái) 褶皱(zhě) 陨石(yǔn) 缄默(jiān) D: 晌午(shǎng) 雾霭(ǎi) 蓦然(mù) 腐蚀(shí) |
8、 | 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①它不但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 ②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③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而且使你心胸狭窄,对人生越来越怀疑。 A: ③①②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
9、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拆散(chāi) 朗润(rùn) 贮蓄(chǔ) 呼朋引伴(bàn) B: 脸颊(jiá) 瘫痪(tān) 应和(hè) 混为一谈(hùn) C: 分歧(qí) 创伤(chuànɡ) 沐浴(mù) 咄咄逼人(duō) D: 莅临(lì) 徘徊(huái) 静谧(mì) 人迹罕至(hān) |
10、 |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判定无误的一项是( )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④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A: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摹状貌B: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C: 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摹状貌 D: 摹状貌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夜雨寄北》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这两首诗中都有表示时令的词语,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起着一定的作用。试选择一首诗中的这类词语,分析其作用。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 )解释文中划线字。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吾日三省吾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 |
学问与智慧
文本一: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日:“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是不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⑤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⑥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作者:罗家伦。有删改)
文本二:
①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节选自《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 1 )文本一中,针对“学问与智慧”,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 1 )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 4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 5 )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作文:
题目:解开缚心的绳索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