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德化第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在财政可承受能力内,解决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B: 本着 “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2017年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壮大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3、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4、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 吴承恩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儒勒·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 《简爱》中的简·爱和《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根本特点:它将识制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6、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níng) 间(shùn) 落(nán) 息(xī)
B: 磨(zhé) 教(huì) 污(diàn) 果实累累(lèi)
C: 贪(lán) 嶙(xún) 黄(yùn) 清(dèng)
D: 落(duò) 窃(pá) 告(bǐnɡ) 反(xǐng)
7、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尼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 ④①③②⑤
B: ③⑤④①②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③②①④
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这个乞讨的孩子,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 转身走了。
B: 外面锣鼓喧天,屋内的他却充耳不闻专心画画。
C: 报恩寺是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宝库,寺内除佛像外,三百多米的壁画也是精彩动人。
D: 即使奥斯卡颁奖出现了大乌龙,奥斯卡的影响力还是强大的,很多观众决定二刷《月光下男孩》。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D: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两、三个知心好友。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伟岸 锐不可挡 重峦叠嶂 眼花潦乱
B: 遂道 殚精竭虑 俯仰生姿 无动于忠
C: 慷慨 巧妙绝伦 长途拔涉 屏息敛声
D: 荟萃 坦荡如砥 络绎不绝 油光可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 2 )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末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

【注】①秦王坚:苻(f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②校:同“较”,比较。③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④蕞zuì尔:小的样子。⑤《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吾所不解也________

②吾欲自以讨之________

③岂可复留之以子孙哉________

④唯东南一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容垂言坚曰

A: 舜发畎亩之中《生于忧死于安乐》
B: 达汉阴《愚公移山》
C: 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又留蚊素帐中(《幼时记趣》)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陛 下 断 自 圣 心 足 矣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 )导致前秦兵败淝水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 2 )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 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 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 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 3 )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 4 )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 5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阅读《母亲的栀子花》,完成下面小题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①________

那一夜电闪雷鸣

②________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③________

端午节

④________

欢乐、难忘


( 2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 3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 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5 )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在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我变了
提示: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变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注意要有自己真切的感受。
(二)材料作文:
大兴安岭火灾过后,火林带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它们已被一些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焦黑的树干第二年春天又全部绽出新芽。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拒绝挫折和痛苦的造访。但是,只要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勇气来对付不幸,就一定能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能出现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4)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如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