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畎亩(quǎn) 万仞(rèn) 荷担(hè) 拂士(fú)B: 穷匮(kuì) 箕畚(qī) 魁父(kuí) 孀妻(shuāng) C: 始龀(chèn) 介胄(zhòu) 棘门(jí) 曩者(nǎng) D: 提携(xié) 折戟(jǐ) 殷勤(yīn) 燕脂(yàn) |
2、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 B: 《卖白菜》选自《莫言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C: 兴化籍的三位作家:毕飞宇、庞余亮、朱辉一起游览了“千垛菜花”景区。 D: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
3、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回归经典、弘扬国学——校园诗词大会”。 C: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
4、 |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A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B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5、 | 下列对文学作品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骆驼祥子》中,第一次买车后,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是孙排长。这个孙排长就是后来把祥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敲诈走的孙侦探。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散文《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康塞尔热衷于航海,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7、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B: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C: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 D: 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
8、 | 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 新诗 B: 新词 C: 新曲 D: 乐府 |
9、 |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西游记》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的确引人入胜。 B: 张华在书摊中无意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水浒传》,真是妙手偶得呀。 C: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 , 别有一番风味。 D: 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上学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具匠心。 |
10、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扩充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将“扩充”改为“丰富”) B: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不畏艰险”和“执着追求”对调) C: 号称“史上最严”的新交规正式实施,新交规规定了14个涉及校车管理的记分项,这将会为祖国未来花朵们的出行保证提供安全的保障。(去掉“保证”) D: 国家卫计委下调了一些临床急需、疗效比较好、群众负担又比较重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50%。(在“药品”后添加“价格”) |
古诗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
文言文阅读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①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②赖其③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④。嗟乎!孟尝君特⑤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⑥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⑧不至也。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以门客众多而著称。②卒:终于。③其:指门下士。④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⑤特:只、仅仅。 ⑥擅:拥有。 ⑦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⑧所以:……的原因。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士: ②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而: ( 2 )下列句子停顿及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B: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4 )选文是一篇读后感。全文不足一百字,却以跌宕变化的层次,雄健有力的笔调,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短篇杰作。选文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5 )后人认为:与鸡鸣狗盗的“士”相比,唐雎更称得上为“士”。请说说唐雎被称为“士”的原因。 |
大地的声音
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唧——唧——啾——啾——
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A
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B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的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C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D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济慈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法布尔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2015.03,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2 )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全文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