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 B: 傅敏 |
2、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鱼/之乐也 B: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3、 | 下列对文段《曹刿论战》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 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 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 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
4、 |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 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B: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 B: 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 C: 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D: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顶沸。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躁 漩涡 销声匿迹 振耳欲聋 B: 雾霭 晦暗 目眩神迷 名副其实 C: 曈仁 震憾 接踵而至 纷至沓来 D: 擦拭 演译 安营扎寨 人情世故 |
7、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那位警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B: 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如蛟龙,在沂河上劈波斩浪,盛气凌人。 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 , 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是荒草萋萋 , 景色格外秀美。 |
8、 | 请仔细观察图片,选出关于汉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汉字形体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七个阶段。 B: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像变为笔画,象征变为象形,复杂变为简单。 C: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D: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字,有规整的字体,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文字。 |
9、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B: 王老师的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C: 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D: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 , 红霞耀天。 |
10、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此诗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一字传神的水平,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 )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当其租入 ②乡邻之生日蹙 ③时而献焉 ④往往而死者相藉 ( 3 )下列画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专其利三世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时而献焉 余闻而愈悲 C: 故为之说 野语有之曰 D: 告之于帝 苛政猛于虎 ( 4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 |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 1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戴:“子贡问回:‘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学馆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须逊雪三分白”的而且还要有“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为有战功且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朝 服,三拜丸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①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________
②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第⑦段两个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________
④为了论证“要不耻相师”,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写法借鉴】本文的语言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比如:“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个句子口语色彩浓厚,平实易懂。
【片段仿写】请你用平实、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话,刻画母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