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 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确切还需要大大提高。 |
2、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棠花花姿潇洒 , 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B: 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C: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
3、 | 下列文学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海伦·凯勒、屠格涅夫、莫顿·亨特 B: 散文:《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 C: 小说:《西游记》《镜花缘》《湘行散记》 D: 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爱无疆,爱得忘我无私,爱得天经地义.父爱犹如那幽幽芳香,沁人心脾。B: 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 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C: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110米栏比赛中,刘翔在家乡父老面前首当其冲冲过终点。 D: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江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删去“内心”或“由衷”) B: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提高”改为“完善”) C: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不畏艰险”和“执著追求”对调) D: 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允许更多难民入境。(删去“面对”或“使”) |
6、 |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B: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
7、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A: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辨别 关健词 通宵达旦B: 拮据 取缔 赤裸裸 险象叠生 C: 陷阱 促销 中轴线 因地制宜 D: 沉湎 蓝球 练习簿 莫衷一是 |
9、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朱自清先生,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先生,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D: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惘然(mǎng) 强聒(qiánɡ) 拜谒(yè) 栈桥(zhàn) B: 拮据(jié) 腆着(tiǎn) 摧残(cuī) 勾当(gòu) C: 怨怅(zhàng) 作揖(jī) 羞赧(nǎn) 筵席(yán) D: 女婿(xù) 撩逗(liáo) 掺杂(cān) 惩罚(chěnɡ) |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越中览古》。 ( 2 )【实景赏析】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 )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 1 ) 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雨果
各位先生:
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线路。
巴尔扎克先生参与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希留之后一样,——就像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精神统治者继承了武力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形式与一切风格,超过塔席特,上溯到徐艾陶诺,经过博马舍,上溯到拉伯雷;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骤然之间就是现实的帷幕撕开了,留下一条宽缝,立时露出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有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岗岩层的雄伟的堆积、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座子;未来负起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争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忌他的心思?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不时有伟大的死亡刺激充满了疑问与怀疑论的心灵,因而对宗教发生动摇;这也许是适宜的,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使人民面对着最高的神秘,对死亡加以思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一个崇高的心灵,气象万千,走进另一世界,他本来扇着天才的看得见的翅膀,久久停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人看不见的另外的翅膀,骤然投入了不可知。这时候各个人心所能有的,只是庄严和严肃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做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
(1850年8月20日)
( 1 )雨果在这篇演讲中,是怎样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 2 )你是怎样理解“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句话的?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等词语中选择,或填入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①文长不少于600字;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