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昌邑市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很多人都认为鸟巢是鸟的家,也是鸟睡觉的地方,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就连狂风暴雨的时候也不到巢中藏身

②等小鸟孵出后,鸟巢又成为育儿场地

③在通常情况下,雌鸟在巢中产卵和孵卵

④既然鸟不在鸟巢中睡觉,那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筑巢呢

⑤动物学家在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时发现,许多鸟并不在鸟巢中过夜

⑥原来,鸟巢对大多数鸟类来说是繁殖后代的“产房”


A: ①④⑤⑥③②
B: ⑤①④⑥③②
C: ⑤①④③②⑥
D: ③②⑥⑤①④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育(rǔ) 愧(zùo) 三年五(zài) 恣(shuī)
B: 污(suì) 默(jiān) 海市楼(shèn) 彬彬有礼(bīng)
C: 悲(chuàng) 雾(ǎi) 叱风云(zhà) 词夺理(qiǎng)
D: 睨(bì) 寂(niáo) 栩如生(xǚ) 信手来(zhān)
3、抗疫期间,一位学者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凝心建小康铸梦神州春风化雨”。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下联的一项是( )
A: 同气谱新篇豪气满怀万众一心
B: 雷火冲天宇闭门斗孽甘霖遍降
C: 战士断疫情转世华佗妙手回春
D: 聚力开新路领潮世界众志成城
4、

为下列句子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 )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 )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 )不会飞,( )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而响亮的声音。

A: 与其 因为 毋宁 不但 而且
B: 与其 毋宁 但是 因为 所以
C: 与其 毋宁 因为 尽管 但
D: 与其 毋宁 可是 尽管 但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 通过学习《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受到了消防教育。
C: 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
D: 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心理学家认为,给学龄前儿童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B: 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C: 武汉及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D: 对学生的表扬,既要适当,又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辞往往会使学生迷失自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4月9日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B: 复旦大学一在读医科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致死,该消息瞬时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轩然大波
C: 某一小学举行运动会入场式,一个小时内,居然有20来个孩子快晕倒了,真是惨绝人寰
D: 电视散文是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二者相得益彰 , 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 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 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
D: 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C: 古人经常籍贯、姓名、字号连用,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毅”是号,“叔远”是字;“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 《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市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B: 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C: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境。
D: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清涟而不妖

不可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亭亭净________ B香远清________

C有闻________ D蕃________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 )本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3.0时代

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

(节选自2017《半月谈》13期)

( 1 )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空间顺序
( 2 )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打比方、作比较
B: 列数据、打比方
C: 举例子、列数据
D: 分类别、作比较
( 3 )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介绍了农业3.0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
B: 农业1.0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2.0时代是简单粗放、整齐划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3.0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
C: 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需求,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
D: 删掉“农业2.0时代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这句话中的“较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1.0到2.0时代的惊人变化。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 1 )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海上暴徒”有何表达效果?

( 2 )第②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你说“我也想……”,可是你真的想吗?

“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

——稻盛和夫

当你真心渴望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这两段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夕阳落下,才看出它的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