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清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B: 《昆虫记》是一部以“以人性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的科普巨著。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C: 《最后一次讲演》是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作者是闻一多。
D: 《社戏》《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作品,都选自《朝花夕拾》。
2、

下面句中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
C: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D: 也许是年事渐高之故吧,小李在学习上变得格外主动。
3、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澄/车 职/铢两悉
B: 记/或/不容发
C: 脑/羁/顿开茅
D: 蓄/立 带/而不舍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然(yǎn) 垂(tiáo) 阡(mò) 隔(jiàn)
B: 竹(huáng) 然(yǐ) 忽(xī) 幽(suì)
C: 多(rán) 篷(ruò) 山(yú) 椎(jì)
D: 鸠(jū) 窕(yáo) 蒹(jiā) 溯(hu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C: 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 朱明同学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7、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______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__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__,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 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 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C: 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 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嘶(yǎ) 蹂(lì) 锦(zhàng)
B: 水(zǎo) 蓬(gāo) 蚁(lòu)
C: 干(biě) 淤(tān) 芽(pī)
D: 新(cù) 信(qián) 望(kàn)
9、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jué)强 感(kǎi) huǐ)恨 (hē)责
B: (cù)然 风(yùn) (duò)落 反(shěng)
C: (dài) 威(shè) (shě)望 尴(ɡà)
D: 蹂(lìng) (bǐng)告 贪(lán) (bǐng)息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荤菜 惦记 一气合成 战战兢兢
B: 侍候 径自 两肋插刀 如座针毡
C: 伤疤 礼骋 不知好歹 不屑置辨
D: 笔砚 涓涓 千钧之力 望眼欲穿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1 )“万物已随秋气改”中的“改”字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 2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颇具韵味,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

②相而去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卢沟桥两端入桥口的两侧有石制华表四根,给人古朴之美,庄严之美。《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里提到:每根华表的主体看不出丝毫的接合缝隙,是由一整块的花岗石打磨雕刻而成。东面两个华表的石质和雕刻风格与桥栏杆的早期石狮相似,至少应为明代遗物;西面两个华表的云版以极其豪放的三卷朵云组成,作风较之天安门、明十三陵的云版显得更古朴,很可能是金代原物。从远处看,四个华表犹如四位身穿铠甲的战士,时刻守护着卢沟桥。

( 1 )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对卢沟桥进行说明介绍,第一则材料介绍得比较全面,第二则材料只介绍了桥的四根华表。
B: 卢沟桥是一座地处入都要道的联拱石桥,它东面两个华表是明朝的东西,西面两个华表是金代的东西。
C: “材料一”中,句子“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D: “材料二”中,引用《中国古代著名桥梁》的内容,说明了华表的制作和材质,增强了说服力。
( 2 )结合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 )两则材料都突出卢沟桥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 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 1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 →议种瘪种→________ →给儿新生

( 2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理解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 3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 4 )美国作家海伦·觊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 5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梦想就像是一粒种子,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即使埋藏数百年,也终蕴藏生的希望,只要你不断努力,这粒种子就会发芽,开花,为你展现最美的姿态。把握今天,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

请以“梦想从这里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的微笑是我全部的信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