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骄 旁骛 脏物 深悟痛疾
B: 恣睢 嬉闹 萧索 郑重其是
C: 糟塌 端祥 灰烬 根深蒂固
D: 麾下 游弋 诓骗 与日俱增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B: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双喜、闰土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而成的,共33篇。
D: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缩微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和素养。
C: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D: 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 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 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 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 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6、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跳动的______________着生命的灵气。

②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里.没有过多的记载名人的_______,而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的痛苦、挣扎和矛盾。

③百草园因为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出名,它给鲁迅的故居添上了_______的一笔。

A: 活泼 表现 丰功伟绩 神秘
B: 活泼 闪现 劳苦功高 精彩
C: 活力 闪现 丰功伟绩 鲜活
D: 活力 表现 劳苦功高 鲜活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C: 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学位,他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D: 《卖白菜》选自《莫言文集•小说的气味》(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8、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毛脚 bǒ 抚杂 chān
B: 菜 hūn 竹 费 mí 污 diàn
C: 干 biē 贿赂 huì 测 kān 使suǒ
D: 粮 dùn 游guàng 幕wéi 回 yú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B: 一些商家抓住“互联网+共享”的热点,在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C: 北京世园会上,美轮美奂的中国馆园区以“生生不息,锦绣中华”为理念,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D: 每年秋天的日落时分,一群白鹭在西江江面上飞舞,浮光掠影 , 与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相映成趣。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不将涉台提案列入大会补充议程,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容任何挑战。
B: 当前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全球不论是政治安全,还是对世界经济形势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中方对此当然表示关切。
C: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
D: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丰富的数据、众多的需求和美国更先进的算法和硬件结合起来,但谁又能否认不可以创造出更大的蛋糕,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 1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2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掌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有制改)

【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 1 )选出对下列画线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非亭午夜分 自:假如 削不能受 足:脚
B: 至于夏水襄 陵:大的土山,指山陵 践之陨 辄:就
C: 巘多生怪柏 绝:极致 所历危境无此者 逾:越过
D: 每至晴霜旦 初:刚刚 欲上无援 既:已经
( 2 )用自己的话理解下列句子。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

(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文解字》里说”两山夹水处"为”峡",再因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才有了三峡雄奇险拔之景,所以甲文先从山写起。
B: 甲文描绘的是春冬之景。如第二自然段只写水,是因为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时易则景易,所以镜头中自然加入了其他最致。
C: 乙文中攀爬的悬崖是一处陡峭且石块不牢固,很难找到可攀援之处的地方。
D: 乙文记叙了作者的一 次脱险经历,妙语连珠,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情景真切之感。
( 4 )甲、乙两文虽然语言风格不同,却都为我们后世人提供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文化生活大餐。结合两文,你觉得作者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 3 )归纳第⑤段中事例,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 4 )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

( 3 )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六段中划线词“必须”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文章第九段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一)题目:一面之缘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二)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某种可喜的天赋,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梯子的横梁必然是用禁得住摩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请以“真功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②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单手护膝,一个人在角落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