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jǐ)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B: 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zǎo)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C: 在这个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chǔ)满了清水。 D: 在面临投资者质疑时,公司要勇于担当,站出来澄(chéng)清事实。 |
2、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删掉“经过”或“使”。 B: 各地中小学完善并建立了校园安全制度。将“建立”换成“制定”。 C: 进食量多少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删掉“少”。 D: 哈牡高铁线路的开通,充分发扬了高铁运输在现代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将“发扬”换成“发挥”。 |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议论文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 B: 一篇议论文一般都有一个中心论点和几个分论点。 C: 《纪念白求恩》这个题目即论点。 D: 中心论点有的是直接提出的,一般都在文章的开头。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指南,指导各地高效、有序、及时、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管理与技术要求。(把“高效”和“及时”互换位置) B: 由于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游玩学知识可“一箭双雕”,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新选择。(删去“由于”) C: 专家通过“云端”讲授再生稻种植,指导农民春耕,避免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不再发生。(删去“不再”) D: 为了保障留学生的身心安全,学校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科学防控,通报最新的疫情情况。(把“安全”改为“健康”) |
5、 |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中的“一切”在句中做主语。 B: “我国的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的“悠久”是形容词。 C: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 “自吹自擂”“丰功伟绩”“诚惶诚恐”“家喻户晓”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运(è) 惬意(qiè) 伎俩(jì) 叱咤风云(chà)B: 匀称(chèn) 污涩(sè) 恣睢(suī) 引颈受戮(lù) C: 倔强 (juè) 踌躇(chú) 滞碍(zhì) 断壁残垣(yuán) D: 喑哑 (yīn) 嗔视(chēn) 两栖(qī) 吹毛求疵(cì) |
7、 |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野望》作者王绩,唐代诗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日晚景图”。 C: 《答谢中书书》“书”是一种文体,作者南朝齐梁思想家陶渊明,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
8、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控制时,往往办事拖拖拉拉, ;或做事半途而废, ;或安于现状, ;或夸夸其谈, ;或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的态度消极混世。到头来,就丧失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失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的原则。 ①空想大于行动 ②不思进取 ③缺乏恒心与毅力 ④不能言必行,行必果 A: ②③④①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 全军将士气冲斗牛 , 奋勇杀敌,冲出重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战绩。 C: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 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
10、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 B: 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C: 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 D: 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1 )诗的前两句写出“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 )作者“借花说理”目的是告诫儿辈们什么道理?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 ②虽然 ,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________) ③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 2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 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C: 墨子将楚宋两国地理条件、物质条件加以对比,旨在说明楚国攻宋国的非正义性。 D: 《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②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③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④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 1 )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①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
②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①挑种种→②________→③种下瘪种→④________
( 2 )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①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城里的父亲为什么要“隐蔽”、“悄悄”、“压低声音”?)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 3 )文中的农民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农民不种瘪种子到毫不犹豫地种瘪种子是因为城里人奇怪的想法农民也感到好奇。请以“这次,我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