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不亦说乎( 愉快 )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B: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 项为之强(脖颈) C: 是知也(知道)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叶(凋谢) D: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
2、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 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 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侧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 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
3、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种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心。 ②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 ③他答应了。 ④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⑤条件是,一旦答应,就绝不能半途而废。 ⑥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 ⑦我还不敢相信,多次追问,真的吗? A: ①②⑤③④⑦⑥B: ④②③⑤⑦⑥① C: ④②⑤③⑦⑥① D: ①④②③⑤⑦⑥ |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济南的冬天》节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B: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散文集。 C: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我们学过她的散文诗《金色花》。 D: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
5、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 抽噎(yē) 一抔黄土(pōu) B: 钦佩(qīng) 亵渎(xiè) 公正不阿(ē) C: 帷幕(wéi) 文绉绉(zhōu) 自怨自艾(ài) D: 发窘(jiŏng) 广袤(máo) 磨磨蹭蹭(cèng) |
6、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B: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qiǎng)褓 枭(xiāo)鸟 一代天娇(jiāo) B: 萌(yìn)庇 虬(qiú)枝 引颈受戳(lù) C: 沉湎(miǎn) 臆(yì)测 相濡(rú)以沫 D: 希冀(jì) 倒坍(tā) 一泄(xiè)千里 |
8、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言外之意 , 你们家有地位。B: 为了这次考试,他足不出户,目不窥园 , 手不释卷,真是辛苦不堪。 C: 面对困难,只要我们锋芒毕露 ,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D: 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 , 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
9、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 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 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 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春秋末年晋国的赵简子在山中一带打猎,一头狼中箭而逃。 C: 这种忘恩负意的禽兽,你不杀死它,不是忍慈,而是愚蠢。 D: 侮当初不听青儿语,端阳佳节把杯贪。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 诗中他最迷恋“________”这一景致。( 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独醒杂志》)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珠 可 历 历 数 也 ( 2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 4 )甲文写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那么佛印与苏、黄的神情分别是怎样的?( 5 )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品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试分析不同在哪里。 |
威海的雪
周新堂
①冬天里的威海,雪是常客。
②时令一过了立冬,说不上哪一天,也无须跟谁打招呼,漫天大雪便会不期而至,就在你一愣神的当儿,大地已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红色的房顶染得银白,绿色的树木也换了素装……有时你在晚上睡觉前,还看到星星月亮,熟料早晨起床站到窗前一看,呀,什么时候又下了雪呢?!
③威海的雪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初冬的雪,雪花大而圆满,在空中优雅地舞蹈,看上去都觉得暖洋洋的。一转眼,大地便盖上了一床软软的绒花被子,你忍不住拿手一握,便握成了一个漂亮的雪团;手握雪团走不上几步,雪团便化成了水从指间溜走了。碰巧你走在街上,雪花会飘落到你脸上来,你会感到有一股湿湿的暖,暖到瞬间就化成水珠淌下来。雪水淌过的感觉,就像谁的玉指在你脸上柔柔地划了一下,于是还仰着脸,希望有更多的雪花落到脸上来。谁知雪花却偏不向你脸上落,都落到了身边的树上。雪扑高山霜打洼。和人相比,街道两边的大树无疑就是“高山”了。威海街上的树,多是法国梧桐和松,松又分黑松和片松。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早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树冠在空中发愣,自然也接不下几片雪花,只有松还在用它那生机盎然的深绿和繁茂的枝条,承接着一片又一片洁白无暇的天上来客。黑松的枝干粗壮挺拔,娇弱的雪花在这里就像一个小女孩被宠她的父亲高高地擎在头顶;而片松的树冠繁茂,枝条纤细,雪花在这里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顽皮地攀着母亲的腰肢肩臂打坠溜。片松是有情的,枝杈压弯了也不抖落雪花;雪花是有意的,倾斜成了直角也舍不得离开片松。于是,你就会看到一棵棵雪松,一片片翠绿,紧拥着一坨坨抱成了团的茭白,在微风中轻轻柔柔地上下颤动,让人禁不住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在一个水晶的世界。直到一伙打雪仗的孩子,把一个雪团扔过你身边,你才会蓦然回到现实里来。
④当然,初冬的雪是很容易化掉的,三两个冬日暖阳,房上、街上,厚厚的积雪便消失得无踪无影,好看的雪松也变回了深绿。就在你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惆怅的时候,时令的脚步已迈进了隆冬。因为有海,隆冬下的威海也不是特别的寒冷,但从高空翩翩舞来的雪花,却是夹带了许多的寒意。这时的雪花落到脸上、手上,那是彻骨的寒冷,而且还不会立即化掉,必定是慢腾腾地化成一个小水珠,然后小水珠还没来得及流淌,就已经凝成一个坚硬的小冰粒了。你若是还有心去片松的矮枝上抓一把积雪,则完全没有了那种湿湿的暖,擎在手心里的雪变得像沙子,任你怎么用力也握不成一个好看的雪团了。
⑤威海的海自古都是冻不住的,堆了积雪也冻不住。有大块的雪球,飘飘悠悠晃到大海中间,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只只静卧在海面上的海鸥。而海边的公园里,时不时就有一对身着火红情侣装的恋人,一边一个靠在银装素裹的雕像前合影留念。每每有从南方来的观光客见到这么大的雪便忍不住翻唱:冬季到威海来看雪……还真就有很多旅居南洋的华人华侨每到冬季,必做候鸟状飞上数千公里,跑到威海来住上那么十天半月的,看雪。他们说,一年不看上几回雪,就好像忘了四季一般失落。
⑥要问威海最寒冷的雪,那是要数立春以后的。那是一种在空中便已然凝成了颗粒的雪,是一种必是伴了朔风呼啸而来的雪。这种雪不但寒冷,而且还打得人脸生疼。好在它一般都下不长,往往是急风骤雨下一阵便偃旗息鼓了;有时看着天要放晴的样子,却冷不丁又下一阵。地面就像撒了一层米粒般被覆盖得严严实实,用脚一踩,却只是薄薄的一层,俗称狗蹄子雪。狗蹄子雪也是雪,染白了路面也染白了一辆辆小轿车顶。从过街天桥上看下去,长街就变成了一条缓缓流动的白色河流,绵绵不绝的。
⑦雪,是威海的常客。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雪还是要不时地赶来叨扰;过了二月二,还可能有雪客造访;到了清明节,雪还可能来一阵,因为威海老早就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断雪不断雪。
( 1 )文中描写了威海的哪几种雪?他们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请分别概括。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同学为我起了“土老帽”、“跋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抖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给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脚俏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你了,我是真心想让你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下意识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拉拉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
⑨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父亲跨进来,腰板挺直,神态自若。他用眼神向大家致意,脸上写满了欣慰和自豪。
⑩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⑪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内心强大,一切都会改变……
⑫我笑了,内心回应道:是的,一切都会改变,而且已然发生改变。
(文章有改动)
( 1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填上相应的情节和心理活动),体会“我”的成长。情节 | 心理 |
“我”穿粗衣布鞋进教室,被哄笑取外号。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兴奋而自卑 |
父亲一心想着去参会,“我”两次当面拒绝。 | 委屈而矛盾 |
父亲冒雪参加家长会,“我”被感动流泪。 | ③________ |
①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
②我说:这是我的——父亲!
( 3 )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本文多处运用伏笔,请你指出其中一处,并写出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