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B: 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C: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阳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 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
2、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B: 《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 《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 《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泰兴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 人民安居乐业。 B: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 C: “泰州教育大阅读”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 ,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D: 余光中的《乡愁》体现了诗人期待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对两岸读者具有潜滋暗长的影响。 |
4、 | 全是转折复句的一项是( ) ①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②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③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④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⑤他并不是共产员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
5、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相传女娲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原型,创造出人类的。 B: 女蜗用黄泥捏出了第一个人,人的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 C: 女娲安排男女婚配,使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人类就这样绵延下去。 D: 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从此,大地上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
6、 | 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 掳去(lǚ) 惧惮(dàn) 憎恨(zèng) C: 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 粗拙(zhuō) 繁琐(suǒ) 震悚(sǒng) |
7、 |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 C: 我们要预防眼睛不近视。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8、 | 对《桃花源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地方。 B: 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和平的地方。 C: 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以免他出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 三,四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
9、 | 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回答问题。 下列各条全是皇帝被骗的主要原因的一组是( ) ①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②皇帝既愚蠢,又爱虚荣。 ③大臣们怕自己成为“不称职”、“愚蠢”的人,因而自欺欺人。 ④皇帝不懂得衣服是怎样做成的。 ⑤骗子们的计策正中了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⑥宫廷中的大小官员阿谀奉承,无耻献媚。 A: ①②⑥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驯养 挟隘 附声附和 杞人忧天 B: 安详 滑稽 提心吊胆 神采奕奕 C: 羞怯 缥缈 大相近庭 不毛之地 D: 帐篷 温驯 洪堂大笑 精益求精 |
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请写出颔联,并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猿则百叫无绝 ③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
放生池
张丽钧
①我四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带我去游北京卧佛寺。在放生池前,我说什么也不走了,非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母亲好劝歹劝,我死活不听,于是母亲赌气拉着舅舅就走。他们走很远了,我也没有追上去,独自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眼巴巴瞅着池中的金鱼……
②那天在单位的传达室前看到了一箱螺蛳,便问门卫师傅:“是食堂买的吗?”师傅答:“不是,是音乐王老师的,要去放生。”我一下愣住了。俯身端详那小指甲盖般的螺蛳——少说,这箱里也有上万条生命吧?一想到它们的下一站不是锅中而是河中,不能不替它们欢喜。
③也曾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一大群善男信女,抬着一箱箱鱼虾龟螺,呼啦啦倒进水中。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④但是,就在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人正在张网捕鱼。看得出,那边捕的,正是这边刚刚放的。我多嘴,悄声跟一个放生者说:“喂,看到那边了吗?”她说:“看到了。我放我的,他捞他的。”语气平静得让人震惊。
⑤朋友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外婆的一条红鲤鱼蹦到水沟里了,外婆急得大呼小叫,孩子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追捕那条鱼。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大家都巴望着外婆把这条红鲤鱼烹给他们吃,想不到外婆却说:“这鱼不能吃,这是明天放生用的。”孩子们一听,气疯了——你咋不平说啊!早知道是放生用的,不捉它不就是了!可外婆却说:“那不行,现在放,就没人看到了。”孩子问:“放生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啊?”外婆坦然应日:“是呢。”
⑥ “放生秀”,这是多少人迷恋的一档节目啊! ⑥看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中有一幅《生的扶持》。画面上有三只螃蟹,两只在下,一只在上,上面那只螃蟹丢掉了五六个爪子,是只“残蟹”。只见“残蟹”悠然骑坐在两只“健蟹”身上,三蟹奋然前行。更让人欢喜的是丰先生的题款:一蟹失足,二蟹扶持。物知慈悲,人何不如!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怎么可以忘了更为紧切的“爱同类”呢?只要我们愿意,放生、护生的功德是随时可做的,不一定非要到池边去放生一条鱼,不一定非要到人前去放生一箱螺。功德的加分与减分,不可能是一件眼眸即可测定的事。
⑦放生池,如你能言,你会不会这样祝福芸芸众生:放手去爱,生的扶持……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6年第5期,有删改)
( 1 )本文围绕“放生池”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① 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② 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
( 3 )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丰子恺先生《生的扶持》这幅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然之思
[荷兰]林湄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我也不例外。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有删改)
( 1 )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2 )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①真是奇迹!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 3 )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 4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5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两人想体验登上泰山之巅的感觉,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泰山。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来到泰山脚下,开始一天的旅程。走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人由于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了,他对他的伙伴说:“你往上爬吧,我就在这等你。”夕阳落山时,伙伴下来了说道:“真遗憾,你没爬到山顶,你不知道站在泰山山顶是多么美妙。”半路停下来的人说:“真遗憾!你没在山腰逗留,你不知道泰山的景色多么迷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