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邳州市新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馨(xīn) 亵(dú) 寒(jìn) 豆年华(kòu)
B: 荣(yīng) 恣(suī) 怒(chēn) 而不舍(qiè)
C: 愧(zuò) 悍(biāo) 轩(xiè) 然而止(jiá)
D: 劲(qiú) 笑(shěn) 熟(xián) 广无垠(mào)
2、下列对消息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因驾驶员误操作,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教师张丽莉在车祸瞬间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会,全身多处骨折,受伤的5名学生已有一人出院。

一场无情的车祸让张丽莉老师成为“折翼天使”,令人揪心,网友称她为“最美女教师”,她用行动诠释了一位教师的仁爱,人的瞬间反应,是本能的,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选择;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与品质的爆发,是人的素养与品德在刹那间的闪现。

张丽莉老师的“美”,绝不只是闪现在救人的这一瞬间,当急救车赶到,将她送到医院救治时,刀子还说“先救学生”;为了让班里学生在冬天能喝到热水,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每个月拿出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路远来不及吃早饭的学生;资历助班里一个低保家庭的孩子,每个月一百块钱,连寒暑假都不例外……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张丽莉日常教学生活中的言行,还不为人所知。但事实上,这些点滴言行所体现的职业精神,丝毫不亚于救人的价值。

A: 张丽莉老师车轮下舍身救学生,双腿截肢,全身多处骨折.
B: “最美女教师”不仅美在救人一瞬间,还美在日常生活之中.
C: 一名驾驶员因操作失误,导致车辆的控撞向学生,有6名师生受伤.
D: 网络上自然资源张丽莉为“最美女教师”.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的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B: 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D: 周围漆黑一片,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妇女突然发出一声叫喊,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4、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 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 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 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 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qì) 守(kè) 怏不乐(yàng)
B: 立(zhù) 据(jié) 然而止(jiá)
C: 干(hé) 育(fǔ) 强不舍(guō)
D: 桑(zǐ) 愧(zuò) 锐不可(dàng)
6、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情节的叙述不正确一项是( )
A: 因为马稷一时大意,失守街亭,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稷。(《三国演义》)
B: 巴金作品《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终于遭到毁灭的悲惨的一生。(《骆驼祥子》)
C: 武松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个比较丰满鲜活的形象,景阳岗打虎表现了他的勇,醉打蒋门神表现了他的义。(《水浒传》)
D: 《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西游记》)
7、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B: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 的狗。”
C: 刘绍棠在“蒲柳人家”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一系列劳动人民形象。
D: 首领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许多国家陷入了集体焦虑。
C: 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D: 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赵丽宏,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
B: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C: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则通讯,通过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报道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D: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 风光秀丽的花果山,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D: 改革开放30年来,连云港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社会事业蓬勃兴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各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 “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 “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 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 2 )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 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 “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 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

③不独其子________

④便还家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并怡自乐/后有伯乐
C: 天下公/武陵人捕鱼
D: 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后遂无问津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4 )【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 1 )概括选文中“历历在目”的几件事。

( 2 )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

( 3 )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阅读下面张大春《见字如来》新书读者见面会海报与现场嘉宾对话文字实录,完成下列小题。

【新书首发海报】


主题

见字,如见故人来

——张大春《见字如来》

新书首发

时间

2019年1月13日(周日)

下午14:00

地点

北京郎园虞社演艺空间

嘉宾

张大春、莫言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

【嘉宾对话】

张大春:《见字如来》这本书大概收了46个字的身世,我要强调的也就是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随时保持着怅惘的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我请莫言来为大家说说。

莫言:你这本书叫《见字如来》,我查了一下,“字”本意是在房子里生孩子?

张大春:字本来是养育,养育孩子。我们在很多文言文的文章里都会看到,假如说“字之”,并不是写这个字,而是养育这个人的意思。

凑言:也有怀孕的意思吧?

张大春:我想应该不是孕,因为他已经进到房屋里面来,已经出生,等于是这个房子里的一分子。

英言:怎么样引申到现在的汉字的“字”?这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张大春:有一种字的发生被称之为“假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读音,但没有这样的字形。比如写字的“字”,我们有这个读音,没有字怎么办?只好向养儿子的这个意义的字符,借它的字形。

……

莫言:还是讲字,医生的“医”字。我有一个姑姑是医生,我有一年回家就给我姑姑写了一个横幅叫做“德医双馨”,结果这个医字下面少了一个横。我大哥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批评我说这个字写错了,掉了一横。我说书法不是少一横没关系吧。他说这一横不能少,说这是“酒”字的意思,古代的医生跟酒字密切相连。

张大春:这个是太有趣的话题。医生的医在简体字非常简单,不过,在繁体字里面它非常复杂。

先从简体字的医(醫)说起。一个三边的方框,中间一个失。这也是一个独立的字,原本不是医生的医,是入声字,它原本念作(yì),就是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是拟声字。它的右边是茶几的几下面一个又,这个字念“殳(shū)”,它是指或长或短的兵器,长可以长到一丈以上,短可以像短短的匕首,这个“殳”是放在“医”的右边。接着下面这个字是“酉”,它实际的意思就是今天喝酒的酒。

莫言:用酒麻醉做手术?

张大春:为什么医生的医下面有一个酒,是不是麻醉呢?这个酉代表着酒,它在意思上告诉我们医生的“医”字是一个很凶狠的字。你想想看,左上角是射箭射中靶子发出的声音,它的右边是一个不管多长多短都可以用这个字命名的兵器,用于杀人或者伤人。酒是所有饮料里面对人体侵入最大的,也是最烈的一种东西。古人创造这个字是在警惕我们,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张大春:我们顺便讲讲简体字、繁体字,有人认为简化字没有办法完全看出这个字的来历。所以长期以来很多简繁争论,我总觉得不是太有必要,因为多见几遍,熟了,多交几个繁体朋友,我觉得也挺好。

莫言: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追求简便、快捷,肯定是一以贯之的,从甲骨文、篆书一直到后来的草书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张大春:对,字的简化一般都希望更方便的流通,或者更快速地书写,更有效率地去表达。

(本文为活动速记整理节选,有删减。)

( 1 )看海报,读对话,下列选项与上述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海报中的图片将嘉宾、书的图片、主题等信息设计成毛笔的样子,加上“见字如来”四个大字,新颖别致,颇有寓意。
B: 海报的右方交代了发布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嘉宾等信息,并提供参会二维码,整幅海报图文并茂,吸人眼球。
C: 组成“医”字三个部分,都是同凶狠相关,古人创造这个字是在警惕我们,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D: 莫言与张大春都认为“简繁争论”没必要过多争论,汉字就应该不断地简化,以便更有效地表情达意。
( 2 )新书读者见面会是为了推广新书。你认为这次见面会是否成功?请结合“嘉宾对话”,简要说明理由。
( 3 )小乐写“祈”“暮”两字时,常常写错。请你用【嘉宾对话】中张大春先生分析文字的方法帮助小乐简要介绍掌握“暮”或“祈”字的正确写法。

“礻”错写成“衤”

“日”字底错写成“目”

【参考资料】

( 4 )微写作。结合海报和嘉宾对话内容,请你以校报记者的身份,为这次新节发布会拟写一则120字左右的消息。

消息写作小贴士: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然后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一般指导语和主体),特别是正文,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
  承受是一种体验,承受是一种积累,承受是一种能力,承受是人成熟的必经之路。那些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只会逃避痛苦、逃避责任的人,必将虚度光阴,懊悔终身。
请你以“承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忆如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