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B: 随着更多免费社交通信工具的出现,“校讯通”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引发了众多家长的热议。 C: “霾”究竟是什么东西,老百姓十之八、九说不清楚。 D: 没有花儿的同意,春天来了;没有大地的欢迎,雪花落了。 |
2、 | 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祷告(dǎo) 宽恕(shù) 怦怦(pīng)B: 贮满(chǔ) 供给(jǐ) 劫掠(jié) C: 卓越(zhuó) 潜行(qiǎn) 潺潺(chán) D: 酝酿 (yùn niàng) 人才济济(jǐ) 繁弦(xián)急管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遏制 锐不可挡 枝叶茂盛 转弯抹角 B: 娇媚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不缀劳作 C: 濒临 广茂无垠 不能自已 山肴野蔌 D: 震颤 坦荡如砥 纵横决荡 张目结舌 |
4、 | “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是“ ![]() A: 对君上顺服 B: 以民众为本、以民众为主 C: 百姓之间民主平等 D: 像野草一样顽强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C: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D: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
6、 |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B: 挑衅(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藓(tái) C: 雾霭(ǎi) 迁徙(xǐ) 和煦(xù) 幼稚(zhì) D: 惩罚(chéng) 萎缩(wěi) 哂笑(shěn) 诺言(nuò) |
7、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也许你的话很有道理,但如此咄咄逼人 , 总是令人很不舒服。 B: 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人声鼎沸。 C: 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 , 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D: 烟花在寂静的夜空绚丽绽放,璀璨夺目如玉树琼花,美不胜收。 |
8、 |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干将莫邪》写干将之子赤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现了赤坚定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 《曹刿论战》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题目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 《劳山道士》一文有两条线索,暗线是求师学法、看师演法、演法失灵;明线是王生不愿意吃苦。 |
9、 | 下列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钦差(qīn) 决别 咄咄逼人(duō) 刨根问底 B: 荫蔽(yīn) 霎时 水波粼粼(lín) 大相径庭 C: 绽开(zhàn) 绫乱 花团绵簇(zù) 怪诞不经 D: 嗔怪(dēn) 狭隘 拈轻怕重(niān) 浑为一谈 |
10、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也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间接抒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D: 《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的“执策者”就是那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统治者,面对千里马,却发出“天下无马!”的哀叹。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控诉。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甚平②,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④,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甕⑤而往酤,而狗迓而龅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龅人。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如此,主焉得无壅⑦,国焉得无亡乎?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注释】①酤:卖。后文“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甕而往酤”中意为“买酒”。②升:量酒器具。概:刮平升斗的小木棍。③县:同“悬”。④不售:卖不出去。⑤甕:盛酒的瓦器。⑥迓:迎接。龅:咬。⑦壅:蒙蔽,蒙骗。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遇客/甚谨 B: 汝/狗猛耶 C: 夫/国亦有狗 D: 国/焉得无亡乎 (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怪其故________ ②或________ ③主焉得无壅________ ( 3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帜甚高著”意思是卖酒的招旗挂得很显眼,《水浒传》中的“三碗不过冈”,也是酒家做的一则颇具诱惑力的广告,可见古人做广告也是很有一手的。 B: “孺子”指孩童,鲁迅《自嘲》“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孺子”可理解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共产党员应学习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 C: “万乘之主”中“乘”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万乘之主”指大国国君,而“公与之乘”中“乘”意为乘车,虽两个“乘”都读“chéng”,但意思不同。 D: 韩非子,即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对男人的美称,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 ②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 5 )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里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 1 )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①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②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3 )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雪夜的老人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
情感变化 |
①________ |
痛苦 |
②________ |
疑惑 |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释然 |
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 3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此句的含义。写作:
请以“我相信 ”为题写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横线上可填 “妈妈是爱我的”“彩虹总在风雨后”“人间有真情”等。)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体验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