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诗使用了互文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C: “更”“从”“曾经”“刚刚”“简直”“难道”“确实”“虽然”等都是副词。 D: 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可以用叹号。例如: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 |
2、 | 请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bt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B: 这个女孩看起来低眉顺眼,一副乖巧、可人的模样。 C: 那些鸡零狗碎的事,不必去细说。 D: 面对一个个因为过劳而逝去的生命,法律、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无动于衷。 |
3、 | 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初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B: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C: 这篇散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百名教授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 , 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重要体现。 B: 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C: 中国建筑公司6天盖起一座15层酒店,网民作为外行对建筑质量无须提出质疑,毕竟隔行如隔山,但建筑质检部门是不能缺位的。 D: 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列车示范线运行成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浮列车系统技术的国家。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今年五一期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风光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C: 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的剪接乌鲁木齐“7.5”事件的图片,歪曲事实真相。 D: 王小刚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 ,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yínɡ) 收敛(lián) 目不窥园(kuī) B: 殷红(yān) 挚友(zhì) 义愤填膺(yīnɡ) C: 疙瘩(ɡé) 阖眼(hè) 慷慨淋漓(kǎi) D: 朔气(sù) 污秽(suì) 妇孺皆知(rú) |
7、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B: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磁湖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 , 形影不离。 C: 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表达对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哀悼,清明节上午十点起,全国采取默哀活动。 B: 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预测,到2035年,5G会带动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加7%,带动中国增加GDP超过1万亿美元,还会使中国新增将近1000万的就业岗位。 C: 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D: 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
10、 | 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 ,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B: 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凭着演员出色的演技,当之无愧地获得春晚节目一等奖。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人物了,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释】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 1 )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__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 )“唯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 ③戮:杀。④赞:辅佐。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社稷之器________ ②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________ ②亮数外出________ ④便要还家(《桃花源记》)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代裔为长史 A: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B: 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C: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为坛而盟(《桃花源记》)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4 )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⑪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⑫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⑬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摘自《读者》2015•11)
(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 3 )选文描述拳师父亲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1 )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作文: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1)这里也有乐趣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问:“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一生说:“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另一生说:“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
要求:(1)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