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的过程。 B: 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郾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 C: 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地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孪,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贷婪等熏梁,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城区的夜晚,灯火阑珊 , 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争奇斗艳。 B: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精神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C: 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D: 谈论邹鲁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 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隔漠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心无旁鹜B: 禁锢 孤军奋战 涕泗横流 化为乌有 C: 喑哑 原弛蜡象 恪尽职守 断章取义 D: 殒落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 郭然无累 |
4、 | 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B: “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C: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 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H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
6、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②④①⑤③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
7、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齐天大圣—弼马温—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B: 《西游记》中,孙悟空巧妙进攻,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 C: 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强盗,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D: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为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变为母女,假意招亲。唐僧、悟空和沙僧不为财货、女色所动,只有八戒愿意入赘,最终受到惩罚。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大约7点钟,掌声雷动,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进宴会厅,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 C: 同学们特别喜欢王老师,对她的提问总是随声附和。 D: 他虚心好学,遇事总爱刨根问底。 |
9、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同官衔的人佩戴不同的玉佩,根据行走时玉佩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官员的等级,闻其声,知其人就是如此而来。 ②在封建社会,玉对于权力的表现越来越系统化和制度化。 ③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 ④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因为权力的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 ⑤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A: ②⑤③④①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③②④① D: ③②④①⑤ |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B: 《史记》由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
阅读诗歌 ,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緡。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④上第⑤。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擢(zhuó):提拔。④上第:前几名。⑤濮阳愿:人名。⑥挹(yì):提携。 ( 1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斯 字 子 迁 江 东 人 ①顾左右曰:“攀千緡市之!”________ ②答曰:“余善此乐。”________ ③食毕,捧琴语曰________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________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②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 4 )【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5 )【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①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②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③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④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迂腐浅陋的知识分子。
( 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 4 )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咸菜慈菇汤
汪曾祺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慈菇片,那就是咸菜慈菇汤。或者叫慈菇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慈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慈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慈菇,而且是不去吃慈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慈菇,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慈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慈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慈菇、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慈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慈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慈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慈菇,我买慈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慈菇。”——“慈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⑾北京的慈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⑿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菇汤。
⒀我想念家乡的雪。
( 1 )本文多次写到咸菜慈菇汤,同时借助咸菜慈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慈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________——离家多年并不想 ——________( 2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所蕴涵的意思。①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②沈先生吃了两片慈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6段在结构上为下文怀念咸菜慈菇汤做铺垫,内容上写出自己对慈菇没有好感的原因。对话,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但有些对话却又很特别,如小说《垃圾》中两人的对话。
对话,不同于“说话”。梁文道甚至认为,在谈话中“懂得听有时要比懂得说更要紧。”
对话,想必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如古人常能与山水草木形成无言之对话。当然,对话还可以发生在人与自我之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对话”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