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 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巨大、艰苦的代价。
C: 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
D: 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
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大明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D: 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高峰。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客沉湎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
B: 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
C: 大家议论了好久,莫衷一是 , 想不出好办法。
D: 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5、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惟长堤
B: 童子烧酒炉正沸
C: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D: 余拏小舟
6、

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旧毡帽朋友”在一天中的行动为叙事线索,重点描绘了粜米、购物、发泄这三个情节。
B: 课文通过对话巧妙交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对话就交代了洋米洋面倾销、地主阶级的地租剥削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国民党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
C: 文中的“毡帽朋友”是一些勤劳、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民,作者在文中表达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怒其不争,不知道反抗,只会顺从地接受。
D: 文中多用对照的写作方法。如作者将农民的朴实善良和米行先生的骄横霸气加以对照;把农民粜米前的喜悦和粜米后的颓丧加以对照。
7、《水浒传》中“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时在剥皮凳上逃过一死的是 ( )。
A: 武松
B: 林冲
C: 杨志
D: 宋江
8、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规模)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B: 雾冥冥(迫近) 结庐在人境(人烟稀少的地方)
C: 互相邈(高)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沙漠) 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9、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10、下列向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甘孜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但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有些景区依然人迹罕至
B: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 十分热闹。
C: 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根据要求填空。
①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②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③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1 )上面的诗句包含丰富的感情,充满人生的哲理,选自的作品是 , 作品的主题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军________

②天子至________

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 3 )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外阅读。
泡桐花
①今晨起得较早,无意中走到满地是花的泡桐树下(究竟是炮桐树还是泡桐树我真的没大搞不懂,因其树主干中空,且了解到它大概是一种引进的树种,所以我们那里一般叫它炮桐树了),一股略带甜味儿的幽香溜入鼻腔,直逼肺腑,让我很是吃了一惊。
②对我来说,泡桐树我并不陌生。在幼年的时候,我们家乡曾引种过此树,长到大碗口粗细时就被砍掉了,但它的根却出奇的顽强,多年后都还要长出小树苗。土地分到户时,我们队栽过泡桐树的那块地就被我家分得了,所以这点记得还比较清楚。至于它究竟能长多大多高、是否开花结果,那时并不知晓,后来见得多了,就知道它是长得既高又大的、会开花的树,但也一直不知道它的花还有这么的香!
③如今在我们学校地盘上,泡桐树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说它是风景,一是因为多,一是因为单位的地盘内的大树就要数泡桐树了。只可惜那几棵快要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泡桐被执政者在几年前就砍倒了。虽然泡桐树不是形状好看的园林树,但因其树干高大挺拔,宽阔的树冠夏日能遮荫挡阳,加之多年前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过介绍,说泡桐树成年后,木质轻而柔韧,是尚佳的家具木材,所以对它还是有好感的,只是平常没太在意它罢了。
④今晨之所以吃惊,主要是因为我习以为常的泡桐树花居然还有那种撩人的馨香。吃惊之余,便不自禁地拾起地上的泡桐花端详起来。花大而厚实,呈喇叭状,花色白中略带淡紫色,细密的竖形条纹清晰可见。喇叭口端呈五瓣分开,各瓣呈圆角方形或梯形,略有点像银杏树叶,但没有齿。奇怪的是五个花瓣总是有两瓣稍短,三瓣稍长,这种比例形状有点像兰草花,只是兰草花的花瓣多是从顶部到花托都是分开的扁长条形。花筒内壁有细小而密集的紫褐色斑点。撕开喇叭腔,喇叭底部长有花蕊四根,总是两长两短,蕊的顶端是对长的两片芽瓣状,上有厚厚一层花粉,闻之甚香。成熟了的花蕊顶端是浅黑色的,捏着硬硬的,我感觉那就是种子吧。这花与一般的花还有一个不同处,就是拿过花的手略带黏糊的感觉,可见这花是很油脂的哦。
⑤这看似不美的泡桐树,这高高在上的、素雅而又芳香的花,恐怕是很少人了解和钟爱她的了吧?这大概再次证明了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和发现美的心的论断了。我在震惊、叹服后,赶紧捡起一大把泡桐花带回家,放在卧室爱人的床头,但愿这迷人的花香能带给爱人一个甜蜜的周末晨梦。(摘选自《蜀风》第二期)

( 1 )简要的语言概述出短文中我钟爱泡桐树的原因。

( 2 )本文写的是泡桐花,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具体描写泡桐花的?

( 3 )本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对你有何启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2014年初,一封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归旧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最迅猛增加。
B: 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 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同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 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 2 )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
( 3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新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谁为谁づ惆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