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
2、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B: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 网路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
3、 | 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野草》B: 《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
4、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特标“求”“访”,用词精当,富于意味,耐人寻味。 B: “虚”字只轻轻一点,却使人对文帝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 C: 末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 诗作讽汉文帝其实是讽刺唐朝皇帝,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
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相传是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 |
6、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全诗句式齐整,有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英国著名作家雨果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对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C: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故事,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苏秦悬梁刺股。 D: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 |
7、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忧心忡忡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B: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C: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B: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
9、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王老师的到家来访,他很感激,恭恭敬敬地送上了一杯茶。B: 科学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泰斗之中少年聪慧、早早成名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少不出众、大器晚成的例子也不少见。 C: 正值清风送爽时,那乐声穿水而来,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D: 刘明同学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能夸夸其谈 , 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C: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
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 1 )解释下面画线的词。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 ( 2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 3 )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4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为什么而乐呢? |
《苏州园林》节选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②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③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④这是为什么?⑤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说明的内容。曲曲弯弯长又长
姜琍敏
①这“曲曲弯弯”的,是一条曾经风光、现在却像个落寞老者,被时光弃于荒草荆臻中的青石山道。
②人们现在称它为“九华古道”。但自明清以降的数百年间,它可是一条必不可少的交通官道,巨蟒般蜿蜒起伏于群山、绿林之间,全长数百里之多。其路面全都由石板或石块铺就,宽约1到2米。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凉亭,供来往行人歇脚、避雨。明清时期,当地及泾县周边人到青阳县九华山一带经商拜佛、走亲访友,靠的主要是这条路。据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古道仍是泾县乡民到县城的要道。后来嘛,随着水泥、沥青的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古道便逃不脱人老珠黄的命运了。但恰恰是它大起大落的兴衰史,触动我心中的软处。而生活,也在此又一次显出她的丰富博大与不可测的特性。此行我原是到泾县小岭村古檀山庄来休闲的。这地方山峦叠嶂,溪水淙淙,满耳都是水之潺潺与鸟之啾啾。小岭还是国宝宣纸的发祥地。从古到今,村人几乎家家造纸。我随口问了声,这处处是山的,那么多宣纸,从前是怎么运输的呢?于是便听到了九华古道之说。
③进山探路之日,隔夜暴雨,日来雨消风歇,空气湿润清凉。处处来水的山涧便分外欢势,哗啦哗啦地追了我们一路。皖南的山包座座青幽,古道则依坡傍岭,出没于林间。毕竟已乏人问津,路上石块布满苔癣,光滑圆润。感觉它就像条长长磁带,记录着沧桑岁月和先人的故事、情怀。尤觉惹眼的是,道上道下,山间岭中,触目尽是勉力向上的林木,浓密的枝叶遮蔽头顶的天空。攀至岭上,眼前又豁然开朗。满目青山,满耳鸟唱。那茂密的青翠呵,是想将这漫长而苍老的古道掩映,不让它再被现世的喧嚣打扰吧?或曰:这里像佛界一样纯净呢。没有金钱计较,没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没有名大名小的在乎,有的只是对大自然固有的一切的感恩……说得是好,但未免过于浪漫。普天之下,古今中外,何曾有过一块纯粹的净土?便是这漫漫古道,便有几多坎坷、几多崎岖!我赤手空拳走着尚气喘咻咻,当年的开山筑路者,要付出多少苦力与汗血?而那些贩夫走卒或村人香客,又有几个能心纯虑净,而非“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当然,辛苦营利,并不为过。且主观是为自己,客观便为了他人。此乃人生本质,社会特性;若再遵纪守法,便为上人……
④作为宣纸故里,小岭山间,最多见的是丛丛青檀。此树是宣纸的主要原料,绿叶纷披,高大细长。小岭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喀斯特山地也适合青檀生长。故其宣纸制作技艺,已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值得叹赏的是青檀树。它一俟成熟便会被伐枝剥皮、打碎制浆;可它却无怨无艾,三年后又是新枝满树,再次供人取用﹣﹣要我看,这盘旋蜿蜒努力延展的,岂止是一条曾经的古道,及满山遍谷忍辱负重的青檀,它更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育史;虽苔痕斑斑,起伏跌宕,却不事张扬,曲曲弯弯长又长……
(选自《扬子晚报•繁星》)
( 1 )青石山道“曾经风光”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来嘛,随着水泥、沥青的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古道便逃不脱人老珠黄的命运了。
( 3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曲曲弯弯长又长……”的作用。作文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能用本试卷阅读材料为写作内容;④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