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风尘仆仆 B: 望梅止渴 C: 垂涎欲滴 D: 所向披靡 |
2、 |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覆去 B: 锤打 搓捻 不求深解 恍然大悟 C: 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 烂漫 委屈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
3、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嗡嗡(wōng) 酝酿(niàng) 着(zhuó)落 B: 贮(zhù)蓄(xù) 棱(léng)镜 粗犷(guǎng) C: 咄咄(duó)逼人 高邈(miǎo) 憔(jiáo)悴 D: 徘徊(huí) 祷(dǎo)告 竦峙(zhì) |
4、 |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蜕(tuì) 毋宁(wú) 冗杂(chén) 燕然勒功(lè)B: 骊歌(lí) 羸弱(yínɡ) 蓦然(mò) 戛然而止(ɡá) C: 菜畦(qí) 行辈(hánɡ) 珊瑚(shān) 叱咤风云(zhà) D: 炽痛(zhì) 怂恿(sónɡ) 悲怆(chuànɡ) 锲而不舍(qì) |
5、 |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B: 学者驳斥“日本殖民带给台湾现代化”,认为这种言论简直是莫名其妙。 C: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D: 昌黎先生在自己处于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仍惦着一方水土,一方百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实写照。 |
6、 | 下列知识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中一组反义词的对比运用,使句子更具说服力。 B: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反映了说话人的情感倾向。 C: 古今汉语中某些常用词语意差别很大,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 D: 寓言这种文体不限篇幅,常用假托的故事寄语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
7、 | 下列有关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 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学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三次买车的经历使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C: 《水浒》成功塑造了一批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juān)刻嗤(chī)笑中(zhōng)看 B: 夭(yāo)折婆娑(suō)对称(chèn) C: 造诣(yì)脑髓(suí)逞(chěng)强 D: 琼(qóng)台惬(qiè)意憎恶(wù)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
10、 |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 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 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 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 )分析下列诗句写作方法及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 ④等死,死国可乎 ( 2 )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中有足乐者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4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已是坚强,气的妈妈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山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差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堵的中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 “子建 ”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 “子建 ”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风。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兴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的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令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还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 “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看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 1 )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________。( 2 )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 3 )文章第⑤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如缎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________?其中“湿漉漉的感觉”是指________中的________。(选用本段中的两个词语填空。)( 4 )请你谈谈你对第⑥段“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理解。( 5 )第⑦段中划线词语“这些”指代什么?阅读下列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前面有深坑
魏杭州
①母亲一遍遍地叫他起床吃早饭,他懒洋洋地看了看表,对母亲不满地说:“才六点,你让我多睡会吧!”
②六点二十分,母亲又叫他,他睁开眼,迷迷糊糊地又看了看表,对母亲不满了,喊道:“叫什么呀,真烦人,还早呢。” 母亲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说你还要上厕所,要洗脸要刷牙,吃了早饭,也就七点多了,你上班还得等公交车,八点上班就很紧张了。儿子这才懒洋洋地起床了。等一切收拾妥当,要吃早饭的时候,儿子抬头看了墙上的挂钟,已经七点半了,吃饭来不及了,就要夺门而出,母亲却挡住他,说吃了面包再走吧,用不了多长时间的。他一把推开母亲,吼道:“一顿饭不吃也饿不死,吃吃吃,饿死了算了。”一边说一边下楼飞奔。
③A母亲就对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说道:“一大早,就说些不吉利的话,你这孩子!”
④他已经不是孩子了,大专毕业在家呆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工作。儿子也很喜欢这个工作,听熟人说,儿子在公司干得还挺好,很有前途。儿子的父亲在五年前,出差的路上车翻人亡了,家中只有娘俩相依为命了,她刚刚五十岁,头发已经花白了,生活的艰辛让她过早地衰老了。儿子就是她生命的支柱,儿子随口就说出了死呀死的话,她很忌讳这些的。
⑤儿子的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中午从不回家吃饭。儿子平时说话看似不敬,但对她很孝顺,回家晚一会儿也会给她来个电话,不让她等急了。也就是这天晚上,儿子电话来了,说要在单位加班,让她自己吃,不要等了。
⑥她吃过晚饭,就下楼等儿子了。在她小区大门口的位置,因修电缆挖了一个大深坑,也巧,当晚路灯全停了电,到处都是黑黑的,这深坑是上午九点挖的,在儿子上班之前,也就是儿子不知道这里会有个深坑,要是儿子不小心掉进去……
⑦B夜里,风很大,雨也下了起来,她却像一个木桩似的伫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②
⑧深夜了,已经十一点半了,前面出现了一个黑影,她一眼就认出那是儿子的轮廓,她就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名字,走近并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从大坑旁边绕过去。
⑨儿子打量着母亲,母亲浑身上下淋得湿湿的,冻得瑟瑟发抖。儿子就责怪母亲不该在此等他,或者可以回家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门前有个深坑就行,或者回家拿把伞再等。母亲说她怕回家一趟会错过,儿子就掉进坑里了,所以不敢离开。儿子听了后,一把搂住母亲的肩膀,泪水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①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文章第四段属于插叙,在文中起三点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3 )请对文中A,B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以及如何感恩。(字数在100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