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 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的工具。B: “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C: 从2016年起,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D: 在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中,来自孝感市实验小学的两名选手分别获得冠亚军。 |
2、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汉字之美。 B: 大人们拔草,孩子们也必须跟着拔,在拔草中逐渐就分清了苗和草的区别。 C: 《易经》独特的思维模式是自然科学的导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策略、处世哲理和做人原则。 D: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外省参会成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 设立更多的城市免费图书馆,目的是旨在让市民爱上读书,将读书变成良好的习惯。 C: 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行车绿色出行。 D: 这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过了预期。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把“复习重点不突出”与“时间安排不合理”互换位置) B: 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1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8~10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7米。(删去“的寿命”) C: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将“三月的昆明”改为“昆明的三月”) D: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删去“靠的”)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 表示赞同。 B: 王涛和杨凯一见如故,客厅里不时传来他俩哄堂大笑的声音。 C: 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 , 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D: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孩子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 ,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C: 虽然窗外风雨交加,但劳累了一天的他还是酣然入梦地睡着了。 D: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母亲很高兴,因为也藏着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B: 关于《问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 C: 80多岁的余光中一直童心未泯,每天都坚持开车外出,不肯按规定上交驾照。 D: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组参赛。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典能抗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南湖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先生被阮明告发,携全家逃到上海避难,临行匆忙没有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逮捕曹先生却扑空的侦探,被敲诈走辛苦攒的30来块钱。 B: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个地方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制造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个轮子的木架。 C: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形象,108将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艺高胆大的武松、直爽率真的吴用、足智多谋的李逵等。 D: “有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在最前面飞快地走着,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赤金色的,长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绿莹莹的小眼睛。”这句话描写的是阿廖沙的外祖父。 |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 ①布囊其口( ) ②之虚所卖之( ) ③虚吏白州(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3 )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4 )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 5 )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
别无选择
①那是一个二月早春的傍晚,天色渐渐昏暗,塞纳·马恩驾驶着一辆福特汽车,从波特兰赶往谢里登签一份订购合同。
②这份合同非常重要,它几乎决定着他公司的命运,这是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几经磨难后才取得的成果。塞纳·马恩异常高兴,哼着小调,一路飞奔。路上的车不多,一路绿灯,所以他开得很快。
③到了约定的地点,停车的时候,他借着灯光,似乎看到了一点什么?塞纳·马恩俯下身子仔细地看,发现右前轮上沾有异样的东西。凑近时,他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他用手一摸,真的是血!
④塞纳·马恩吓了一跳,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是自己疾驶中撞上了人?他反复回忆,似乎没有车子碰撞物体的印象。可车轮上的血迹却是真的!
⑤此时,等待签约的商业伙伴打来电话,问他为什么不遵守时间,催他快一点!塞纳·马恩解释说,自己有急事,等会儿就到,恳请原谅。等在那里的商业伙伴大为光火,嚷道:“见鬼去吧,你这个不守时的家伙!”随即挂了电话。塞纳·马恩怔了怔,那可是一笔300万美金的合同啊!这个合同对于他来说生死攸关!也许今世今生的命运,会被这个合同改变,他真想立刻飞奔过去!
⑥可是,他还是驱车返程了。他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伤者在痛苦的呻吟,人命关天!他必须回去!在大雾弥漫的夜色中,塞纳·马恩边开车边沿途察看。
⑦最后,在行程近一半的路边,他真的看到了一个黑影躺在那里!他赶忙停车下去,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头部受了伤,血流了很远。
⑧塞纳·马恩立即抱起这个女孩,把她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昏迷不醒。
⑨警方联系上了女孩的父母,这对爱女心切的夫妇不问青红皂白,咆哮着冲向他、暴打他。塞纳·马恩不做辩解,只是默默忍受。
⑩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吐出了两颗带血的牙齿。他回到家,家人都说他太傻,并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肇事者,何苦这么快就承担了所有责任?他也只是默默流泪。
⑪女孩昏迷了26天,可喜的是,第27天,她终于清醒过来,并向人们述说了当时的情景:
⑫事发当天,她背着画夹到郊外写生,返回途中,她记得很清楚她是被一辆迎面驶来的疯狂的红色摩托车撞倒!警察记录了她的叙述,又调取了当天街道上的监控,从监控的录像中,确认了女孩的叙述,并找到了那肇事的红色摩托车车主。
⑬塞纳·马恩车轮上的血迹,只是车经过女孩身边碾到了淌在地上的血!事情真相大白,女孩的父母抱着他痛哭,感谢他是女孩的救命恩人!
⑭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塞纳·马恩对记者的回答如此简单:
⑮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安心,在商业利益和人的生命面前,我别无选择!
( 1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填空:①去签合同,发现车轮有血;
②________;
③发现伤者,立即送往医院;
④________;
⑤真相大白,表达个人信念。
( 2 )塞纳·马恩怀疑女孩是他本人撞的,是因为________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魏永贵
①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②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③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了。”
④入监的犯人不说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⑤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⑥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⑦按照规定,王得光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遗言,改善伙食,洗一个热水澡,等等。一般情况下,死刑犯人会要几个一直想吃的荤菜,一饱长期寡淡的口腹。用他们的话说,怎么的,也得吃饱了吃好了“上路”,不能当一个“饿鬼”。
⑧52号,有要求就说吧。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心的语气。
⑨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我……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房檐下……晒晒太阳。”
⑩几天前,王得光被铁笼一样的囚车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后的宣判。灵魂已经出窍的他一路麻木。
⑪回监狱的时候,囚车路过一片平房。那时候,响着警笛的囚车遇见了溜达到路口的一头牛,不得不停下来等候,透过囚车的铁窗,带着脚镣手铐的王得光看见了难忘的一幕: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儿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
⑫那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在房檐墙壁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经枯寂的心。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温暖的阳光,却被囚车的铁窗分割得支离破碎。
⑬现在,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52号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享受阳光的抚慰。他想跟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样,蜷曲在冬天的温暖中。
⑭王得光的要求显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迟疑了一分钟,说,好,我会向上面反映。
⑮王得光的请求很快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样的时候,死刑犯是应该固定在死囚室里,镣铐加身,等待执行时刻的到来,而且是24小时看守。移到监室外不符合规定,还增大了看守的难度。出了问题,那责任可就大了。
⑯领导皱着眉头说,我见过那么多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⑰那时候冬天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地洒在宽阔洁净的办公桌上,洒在一蓬绿色的植物上。领导踱到了那盆洒满阳光的绿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许久。最后领导抓起电话说,行,就破例让他明天晒晒太阳吧。
⑱王得光得到第二天可以到监室外的房檐下晒太阳的许可,已是天黑的时候。王得光把眼睛盯着监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一丝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闪亮。
⑲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⑳寒冷的冬雨啊。
㉑52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㉒第二天上午,在雨声中枯坐的王得光看见年轻的民警打开了铁门。民警说,52号出队,下楼。
㉓浑浑噩噩的王得光跟着民警走到廊檐下。民警说,52号,坐下,晒太阳。
㉔王得光愣怔着坐到椅子上,廊檐下的气氛有些异常:天依然那样阴沉,冬雨依然下得很急。一队背着枪的民警守在一边,对面的墙上,一张洁白的画纸上,画着一轮鲜红的太阳……
( 1 )请按照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概括。①王得光提出在被处决前想去晒晒太阳这个最后的请求。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民警画了一轮太阳让王得光最后的请求得以实现。
( 2 )文章画线句子四次写到王德光的眼睛,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