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B: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B: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C: 家父、舍弟、愚见、鄙人、鼎力相助、抛砖引玉、令尊都是古人的自谦之词。 D: 端午临近,八年级的李彬提醒妈妈说:“今年端午节,我们家要多准备一些粽子、香袋、赤豆粥和菊花,我准备邀请几位同学一起过端午节。” |
3、 | 对下面划线词语结合句意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拽:拉) B: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羸弱:瘦弱) C: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àí摄氏度。(告罄:告饶) D: 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毛骨悚然:十分恐惧)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 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 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 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
5、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 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
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pīn)婷 箴(zhēn)言 中(zhòng)伤 彬彬(bīn)有礼 B: 冠冕(miǎn) 逞(chěng)能 朴(pǔ)刀 自惭形秽(huì) C: 摇曳(yè) 譬(pì)如 折(shé)本 觥(gōng)筹交错 D: 旁骛(wù) 豢(huàn)养 给(jí)予 剜(wān)口割舌 |
7、 |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治水/必躬亲B: 泥于/掌故 C: 昔/海/忠介治河 D: 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
8、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垂手可得 文质彬彬 立推之地 寄人篱下B: 呆若木鸡 不能自己 一片狼籍 喋喋不休 C: 顽固不化 明辩是非 捣毁老巢 变卖典质 D: 俯拾皆是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背井离乡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三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世卫组织派13 个工作人员在灾区与国家卫生当局密切协调提供服务,还有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工作人员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_______灾区。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_______,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国家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③黄果树瀑布_______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_______远比它宽的多,_______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A: 奔向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B: 奔向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C: 奔赴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D: 奔赴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
10、 | 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实在标致极了。B: 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闽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基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日:“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⑤其人:他家里的入。⑥病:疲劳,困苦,筋疲力 尽,文中是引申义。⑦趋:快步走。⑧往:去,到……-⑨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闵其苗之不长(那些) B: 芒芒然归(回来) C: 谓其人日(对……说) D: 予助苗长矣(我) (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A: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B: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C: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3 )下列对本文给人的启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 B: 实现愿望只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与主观愿望相反。 C: “揠苗助长”这一寓言还启示我们“欲速则不达”。 D: 寓言主要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要帮助别人快速成长。 ( 4 )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惶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以后,我们决定马上去附近的花店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却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打电话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出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去,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一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27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 1 )“我”和弟弟为什么在这个母亲节特别想送康乃馨给母亲(请用文中原话回答)?阅读《请你记得歌唱》,完成题。
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③母亲很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个, 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⑤努力终于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它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他刚一张嘴,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⑪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滋养花草的有泥土,滋养鸟儿的有山林,滋养我们的有亲人、书本、社会……
请以“滋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