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
2、 | 下列不属于记人散文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藤野先生》 B: 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 C: 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D: 许地山的《落花生》 |
3、 |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或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公输盘不说。(说yuè:通“悦”,高兴) B: 公输盘诎 , 而曰……(诎qū:通“屈”折服) C: 吾知所以距子矣。(距jù:通“拒”,抗拒) D: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j):通“御”,防御)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成为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B: 北部湾航空新增航线不仅完善了航线,还将助力春运,为广大旅客增加一份运力保障。 C: 据悉,北海市体育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6500平方米左右。 D: 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原因是由其情节生动有趣造成的。 |
5、 |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B: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 C: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 D: 《格列佛游记》中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B: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 |
7、 |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咏梅”和“秋思”都是题目。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桅杆(wěi) 深恶痛疾(wù) B: 不辍(chuò) 黝黑(yōu) 侏儒(zhú) 筋疲力尽(jīn) C: 樱花(yīn) 锃亮(zēng) 虬枝(qíu) 恹恹欲睡(yān) D: 秀颀(qī) 教诲(huì) 倔强(jué) 殚精竭虑(dān) |
9、 | 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B: 刘四爷不愿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家产,虎妞为了生计只得忍气吞声,不敢与父亲撕破脸。 C: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祥子依次在夏先生、曹先生、杨先生家拉包月。 D: 刘四爷将车厂倒卖给了西城一家车主,虎妞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失望,大哭一场后给祥子一百块,买下了同院老马的一辆二手车。 |
10、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坚战,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①消费升级空间“扩” ②结构调整“进” ③新旧动能转换“亮” ④经济大盘“稳”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③②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 )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1 )【品痴行】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赏痴景】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楚言:……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陈晴:你有一句话背错了,应该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请重背。 楚言:我觉得意思和原文一样啊,而且更简洁呢! 陈晴:但两句话描绘景物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加了三个“与”之后,________,所以“与”不能漏掉。 ( 3 )【悟痴心】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完成阅读任务。【链接材料一】 西湖七月半① , 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 , 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张岱《西湖七月半》) 【链接材料二】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⑤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节选张岱《西湖梦寻》) 【注】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杭城风俗。游湖赏月。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酉:酉时,约为下午五点到七点。③燎:火把。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⑤巘:山峰。 ①参考示例,给材料二中划线的“潋滟”做批注。 示例: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这里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月色皎洁的夜晚的空明澄澈。 ②农历七月半,杭人游湖,“逐队争出”,为何作者却道“一无可看”? ③结合两则材料,试着解读张岱雪夜“痴”行背后的“痴”心。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⑬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⑭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⑮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⑯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⑰“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⑱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⑲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甲)蝈蝈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6这东西就是会孤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另有一种秋叫蛐子,较晚出,体小,通体碧绿,叫声清脆。秋叫蛐子养在牛角做的圆盒中,顶面有一块玻璃。我能自己做这种牛角盒子,要紧的是弄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圆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盆里,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蛐子价钱比侉叫蛐子贵得多。养好了,可以越冬。
(选自《夏天的昆虫》)
(乙)为梦想,相会在北京(节选)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绿洲,沙漠,人仍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场地中出现一个巨大的“茶”字。中国的荼、瓷器、丝绸……经陆海丝绸之路传至西方。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千年过去,今天,中国人把古老的丝路,搬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一头连接着北京人民的热情友善,一头连着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 1 )“侉”字典释义为:①粗大,不细巧;②土气,野。请说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侉叫蛐子”“侉”的特点的。①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分析划线词的作用)
②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修辞角度分析)
( 4 )说说你对“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这句话含义的理解。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