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B: 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 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 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
2、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什么呀!”她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 对今年的城市规划方案,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C: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D: 对联——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用毛笔竖着写。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
3、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喧嚷 陨落 一代天娇 唯余莽莽 B: 荡漾 消逝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C: 躯除 诉讼 兼而有之 对答如流 D: 心绪 潮讯 郑重其事 根深蒂固 |
4、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多么优秀的孩子,_________是大人,_________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_________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了。 B: 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 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 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B: 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C: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
6、 |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 B: 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D: 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
7、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腐草为萤 辩伪去妄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B: 走头无路 孜孜不倦 自吹自擂 根深蒂固 C: 不足为惧 自暴自弃 哑口无言 地大物博 D: 怀古伤今 行之有效 前仆后继 随即应变 |
8、 | 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B: 静以/修身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学/无以广才 |
9、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一项是 ( ) 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 ,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 ,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 ,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 ,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①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 ②一首浪漫的诗歌 ③一篇美丽的童话 ④一部严肃的小说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糟糕(zāo) 禅师(chán) 佝偻(gōu) B: 儒家(rú) 骈进(bìng) 搁起(gē) C: 承蜩(tiáo) 强聒(guō) 旁骛(wū) D: 亵渎(dǔ) 蛀虫(zhù) 讨伐(fá) |
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1 )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 )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①孔子谓伯鱼曰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________ ④其惟学焉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者 之 效 也 ( 4 )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孔子劝伯鱼学习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 1 )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子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 3 )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 1 )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