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 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 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 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
2、 |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款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B: 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 , 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 , 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
3、 | 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祷告(dǎo) 荫蔽(yìn) 匿笑(nì) 刹那(shà) B: 攲斜(jī) 黄晕(yùn) 粗糙(cāo) 怦怦(pēng) C: 静谧(mì) 贮蓄(zhù) 酝酿(niànɡ) 枯涸(hé) D: 栖息(xī) 憔悴(cùi) 脸颊(jiá) 应和(yīng) |
4、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 ④②①③B: ③④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
6、 |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和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羊脂球、奥楚蔑洛夫等形象家喻户晓。B: 孔子是春秋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论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李杜”指的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两人的诗作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巅峰。 D: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量使用北京口语、方言,读来亲切自然。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磅礴(bó) 滞留(zhì) 畸形(jī) 杳无音信(yǎo) B: 交卸(yù) 蹒跚(pán) 绯红(fěi) 振聋发聩(kuì) C: 佃农(diàn) 国殇(sāng) 琐屑(xiāo) 情郁于中(yù) D: 颓唐 (tuí) 黝黑(yǒu) 诘责(jí) 锲而不舍(qì)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漂浮(piāo) 排泄(xiè) 沮丧(jǔ) 过滤器(lǜ)B: 呻吟(yíng) 模仿(mú) T恤(xù) 萎缩(wěi) C: 瞥(piē) 给予(yǔ) 灼烧(sháo) 铠甲(kǎi) D: 拖拽(zhuài) 吮吸(yǔn) 疏松(shū) 腋下(yè)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B: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久前落下帷幕,四川省内大量考生报考邮政系统,成为最热门岗位。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 为了避免QQ用户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腾讯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1 )《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2 )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一)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拄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胃,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②之地,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濡③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④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吾尝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⑤其义,即为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居:停留。③濡,沾湿。④足:值得。⑤嘉:赞许,夸奖。 B: 觉无异能者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后数月 上植果子松数棵(《于园》) D: 皆为兄弟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然吾尝居是山。 ( 3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分别表现了老虎和鹦鹉怎样的心理。①因跳踉大㘎,断其喂,尽其肉,乃去。 ②鹦鹉遥见,遂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 4 )天神为什么认为鹦鹉不值得去救火?鹦鹉为什么明知不能救,还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5 )故事(二)以“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结局,有什么妙处? |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
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悠悠故乡情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⑪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 “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⑫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⑬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 7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土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
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