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泉州十五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 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 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 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款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 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 , 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 , 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3、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告(dǎo) 蔽(yìn) 笑(nì) 那(shà)
B: 斜(jī) 黄(yùn) 粗(cāo) 怦(pēng)
C: 静(mì) 贮蓄(zhù) 酝(niànɡ) 枯(hé)
D: 息(xī) 憔(cùi) 脸(jiá) 和(yīng)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 ④②①③
B: ③④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6、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和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羊脂球、奥楚蔑洛夫等形象家喻户晓。
B: 孔子是春秋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论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李杜”指的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两人的诗作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巅峰。
D: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量使用北京口语、方言,读来亲切自然。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磅(bó) 留(zhì) 形(jī) 无音信(yǎo)
B: 交(yù) 跚(pán) 红(fěi) 振聋发(kuì)
C: 农(diàn) 国(sāng) 琐(xiāo) 情于中(yù)
D: 唐 (tuí) 黑(yǒu) 责(jí) 而不舍(qì)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漂浮(piāo) 排泄(xiè) 沮丧(jǔ) 过滤器(lǜ)
B: 呻吟(yíng) 模仿(mú) T恤(xù) 萎缩(wěi)
C: 瞥(piē) 给予(yǔ) 灼烧(sháo) 铠甲(kǎi)
D: 拖拽(zhuài) 吮吸(yǔn) 疏松(shū) 腋下(yè)
10、

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B: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久前落下帷幕,四川省内大量考生报考邮政系统,成为最热门岗位。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 为了避免QQ用户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腾讯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1 )《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 2 )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一)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拄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胃,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吾尝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居:停留。③濡,沾湿。④足:值得。⑤嘉:赞许,夸奖。

( 1 )下面哪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

A: 甚 呀然惊(《幼时记趣》)
B: 觉无异者 而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后月 上植果子松棵(《于园》)
D: 为兄弟 人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然吾尝居是山。

( 3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分别表现了老虎和鹦鹉怎样的心理。

①因跳踉大㘎,断其喂,尽其肉,去。

②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 4 )天神为什么认为鹦鹉不值得去救火?鹦鹉为什么明知不能救,还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 5 )故事(二)以“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结局,有什么妙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
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 1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

( 2 )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

( 3 )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

( 5 )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

( 6 )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悠悠故乡情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⑪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 “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⑫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⑬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 1 )请谈谈你对本文题目《悠悠故乡情》中“悠悠”叠词的理解?
( 2 )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3 )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 4 )选文中哪句话与“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 5 )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6 )文章中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 7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 8 )请谈一谈你对自己家乡的印象和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土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

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果可以海枯石烂依然爱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