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B: “嫦娥奔月”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 C: 王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 同学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D: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
2、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 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 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项是( ) A: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把“降低”改为“缓解”) B: 美国发起贸易战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路。(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C: 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把“使”或者“由于”删掉), D: 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她娥号”卫星。(把“发射并研制”改为“研制并发射”) |
4、 | 下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千山万合 鹤立鸡群 拖泥带水B: 慷概激昂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C: 油光可见 海誓山盟 相形见绌 D: 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随机应变 |
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炽热(chì) 悄然(qiǎo) 眼花缭乱(liáo) B: 诘责(jié) 教诲(huì) 窒息(zhì) 笔耕不缀(chuó) C: 踌躇(chú) 颓唐(tuí) 秀颀(qì) 油光可鉴(jiàn) D: 濒临(pīn) 侵略(luè) 优劣(luè) 筋疲力尽(jīng) |
6、 | 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 A: 李商隐 B: 李贺 C: 李白 D: 李煜 |
7、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嘶哑 熏黑 憔悴 干瘪 B: 舵手 沸腾 疲惫 慰籍 C: 旌旗 镶嵌 笑涡 富饶 D: 驱逐 隧洞 喉咙 坟墓 |
8、 | 《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散文集。下列对这部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借由这组散文,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在《范爱农》中,鲁迅追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在东京,听闻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我”的主张。 C: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两句中的“她”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阿长,她是鲁迅的保姆,是一个为人热心、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于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教育的反感与批判;《无常》通过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作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
9、 | 同学聚会,王强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秦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多年未见, 可好?”秦刚:“托您的福 身体康健。” 选择一组词语填入横线,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愚兄 家父、家母 令尊、令堂 B: 贤弟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 C: 贤侄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 D: 贤弟 小儿、小女 令郎、令爱 |
10、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影片《流浪地球》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 漫天大雪封住了道路,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因为一旦偏离方向,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 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B: 《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 《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 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一特点。 |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然后做题 (甲)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加下划线词语①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 ②是移祸于人也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与“贾人安能畜之”“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A: 戒仆养之终老B: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 马之千里者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 )用“/”划分下面句子两处语法停顿 仆 言 为 陈 尧 咨 售 之 贾 人 矣 ( 4 )翻译下面句子①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5 )两篇古文均写到了马,但是马在两篇文章中作用不同,试分析之。 |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 1 )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①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②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 5 )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解答。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件物或一首歌陪伴着你。在你迷茫时给你指明方向,在你想要退缩时鼓励你前进,在你骄傲时提醒你……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一文,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述。题目自拟。
要求:①请将所选择的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②题目一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