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B: 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C: 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 , 不过还要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D: 这家印刷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收到急功近利的效果。
2、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也反映出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里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C: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在孔子眼中,修身和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为的人的心境,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3、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人先后出版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至今笔耕不辍。
B: 为了有效遏制交通违法行为,“史上最严交规”在新的一年正式实施。
C: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抗日英雄形象。
D: 礼堂里近三百多位观众,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
4、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5、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ánɡ bǎo) 静谧(mì) 胆怯(què) 心无旁骛(wù)
B: 恣(zì)睢(suī) 解剖(pōu) 拮据(jū) 忍俊不禁(jìn)
C: 褴褛(lán lǚ) 计较(jiào) 阴晦(huì) 锲而不舍(qiè)
D: 尴尬(ɡān ɡà) 倾斜(qǐnɡ) 干涸(hé) 前仆后继(pū)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些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C: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旺(Xiàng) 家(péi) 杂(rǒng) 挑(xìn)
B: 忽(xī) 反(jié) 屏(yíng) 逑(hào)
C: 愿(sù) 顶(qióng) 峻(chán) 黑(lí)
D: 动(yú) 石(lì) 寒(jìn) 钟(qìng)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红军的报告。
B: 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C: 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装钉 针砭 厉行节约 歪风斜气
B: 缭草 急躁 一愁莫展 出类拔萃
C: 禁锢 狼藉 人才倍出 冥思遇想
D: 苍茫 斑斓 陈词滥调 漫不经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 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绎形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更美的面貌赢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
C: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每年杜鹃花开放的季节,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2 )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丙)三篇短文,完成各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乙亥北行日记》戴名世·清)

(注释)①甫:刚,才。②耘:除草。③询:通“洵”,信,确实。④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丙)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选自《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 1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人 卿今者
B: 芳草美 陶后有闻
C: 豁开朗 见四野禾油油
D: 武陵人捕鱼业 愿市鞍马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3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4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人行羊迹》,完成下面小题。

人行羊迹

凸凹

(一)

祖父俊美,身形高大,面白无须。但右腮上,却孤零零地长了一根长毛,与洁净的面额不协调。家人说,还是拔去吧,因为它让人感到怪异。祖父说,不拔。问其理由,他说:“这根长毛有说辞,它叫‘玲珑须’,是仙人才有的物件。为什么独独长在我脸上?是造化让我与你们不同。”

真是不同。

他1938年就入党了,为了能顺利地搜集情报,组织上给他配了一群羊让他放。全国解放了,作为革命功臣,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让人眼红的差事,让他当地区的武装部部长,他居然辞了。理由是,他尽跟羊打交道了,跟羊有说有笑,跟人却谈不来。

私下里祖父跟家人说:“你们不要认为放羊就委屈了人,与其说是人放羊,不如说羊放人,是羊让人懂得了许多天地间的道理。譬如说吧,羊一撒出去,就争着吃草。以为只有眼前的草好,如果不赶紧吃进肚里,就失去机会了。可羊不知道,山这么大,遍地是好草,然而羊只有一个胃,这搭吃饱了,那搭就吃不下了,为什么羊的眼里常汪着泪蛋子?因为羊拿遍地的好草没办法。都说属羊的命不济毁就毁在一个‘贪’字上。”

(二)

祖父一生,育有六男二女,香火延续,半个村庄都是他的人丁。但对子孙们的生活,无论顺畅,还是艰辛。他都不过问。每到晚间,他都要喝上一杯,仅仅一杯。他既享受又节制,从不胡言乱语、怨天怨地;从容自在,一世清明。

祖母对他说:“子子孙孙可都是你的,无论如何也应该给一些照拂,他们过得好与坏,可都连带着你的脸面。”

他说:“不。你看到羊没有,无论瘦肥,都是它自己在啃青草,难道他们还不如羊?你想,那些病了的羊为什么不能喂吃喝?因为你一旦喂了,它就真以为自己病了,到了山上,也懒得吃草,因为它对人产生了依赖,知道你不会让它饿死。以后,它会连跑山的本事都比别的羊差了,不是掉队,就是被狼撵上。怜就是害,道理就在这里。”

祖父又说:“你就说这鞭子吧。它不只是为那些调皮捣蛋的羊预备的,更是为那在偷懒撒贱的羊预备的,羊的勤快和矫健都是鞭子抽出来的。所以,对儿孙的不管不顾,反而是又管又顾,使他们及早懂得自立,自己活出尊严。”

祖父的做法,断了子孙们的指望,他们只好咬紧牙关。在苦日子里硬撑硬挺到了后来,家族里的人竟都变得很有气性:个个要强,个个勤勉,个个乐观,个个本分。家境也都渐渐地发达起来,且人才辈出:父亲当了村支书,老叔当了南海舰队的营长,堂兄做了石材加工厂的厂长,幺表妹是县里有名的中医……

(三)

我在文学的路上走过许多年之后,一个时期,突然生出焦灼,因为那时我心中有了“高峰”之想,面对文章发表之后的不温不火,就陷入了幻灭与寂寞。

祖父对我说:“你能不能跟我放一天羊?

一天下来,祖父问我:“你看,羊最喜欢待在哪里?

我说:“半山腰的阳坡。”

他又问我:“羊最不喜欢待在哪里?

我懵懂无言。

祖父说:“羊喜欢待在半山腰的阳坡上是对的。因为那地方水分存留多,土质也肥,光照温暖,百草繁茂。羊最不喜欢待的地方是山顶,山顶无遮无拦,只生荆棘和苦草。这样的瘦寒之地。羊是待不下去的。羊都知道,到了山顶,就意味着走下坡路,就意味着归栏,就意味着被关起来,远离了青草。”

我明白了祖父的用意。他让我感到,所谓“高峰”之想,无非是名利之念与文学的本质无关。如祖父所说,到了山顶,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了,那才是终极的失落,才真正可怕。所以,一如羊喜欢待在青草繁茂之处,写作者能够自由地读写,而且总是有的写,就是生命的喜乐福地了;也一如羊只关心草,写作者只关心写作本身,心无旁骛。自然就会下笔有神,乐其中了。

(四)

祖父以90岁的高龄无疾而逝。去世前一天,还赶着羊群,在大山里矫捷行走,绝无老态。他是在睡眠中飘然而去的,最后的面相安详,唇角像有一丝笑。子孙们感到他还活着,均肃然起敬。

祖父是没读过书的。站在他的灵前,我想:有文化的,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不一定有喜乐。祖父的智慧与喜乐,得益于他终生与羊为伴,在大自然里行走。大自然虽然是一部天书,但不刁难人,字里行间说的都是深入浅出的道理。只要人用心了,就会终有所得。如果说祖父像个哲人,那么。他的哲学主题就是四个字:人行羊迹。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凸凹,原名史长义,北京房山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协理事,北京作协签约作家。

( 1 )文章第(四)部分最后一句写道:“他的哲学主题就是四个字:人行羊迹。”请结合前三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羊的行为

给人的启示

只吃眼前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人要自立

羊不喜欢呆在山顶

③________


( 2 )把“头羊走得直,后边的羊就会走得齐整”这句话放入文章哪一部分比较合适?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答:这个句子应放入第(________)部分。理由:________

( 3 )祖父说自己与众人不同,作者也说“真是不同”。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祖父在做人与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挨的那巴掌

①我十六岁那年,考入了县中学高中部,是乡里唯一考上县中学的学生。我父亲因在建筑工地打工摔断了腿,再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就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和农闲时到县城打零工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学费都是乡里帮着出的。

②乍来县城,看到城里的同学穿得光鲜亮丽,吃着五花八门的零食,还玩着新奇的玩具,我心里羡慕不已,同时也充满了自卑,常恨自己为什么没生在城里。有一次,同学带我去了网吧,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我,突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毫无抵抗力的我便迅速沦陷,欲罢不能。

③自从我迷恋上网络游戏后,母亲每月给的那点生活费就捉襟见肘了,我隔一周就会打电话让母亲送钱来。每次看到母亲,都觉得她比上一次又消瘦苍老了些,心里充满了愧疚。可是,当我进入那个虚拟世界时,我就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苦恼抛到了脑后。

④一天,我又计划着晚上溜出去打游戏,谁知一摸口袋,只剩下几个钢镚儿了,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让我下午课外活动时,到学校后面的巷口等她。

⑤下午,我去校外找母亲,刚走到巷口,就听见巷子里一片吵闹声,听见母亲怯懦的声音:“这明明是我先看到的。”“你这个疯婆子,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你也敢跟我抢?”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声音传来,似乎有人在撕抢什么,我探出头去,刚好看到母亲正在和一个中年男人争夺一个大纸箱。我冲上去,想帮母亲抢回纸箱,“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母亲的脸颊上,母亲捂住脸站在原地,完全被打懵了,那人趁机抢了纸箱,转身跑了。

⑥我顿时觉得浑身的血,全部涌到了脸上,那巴掌好像打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烫。我追上去想揍那人,母亲却一把拽住我:“不要和他抢了,惹恼他,以后我就不能在这片儿捡废品了。”“谁让你拾垃圾的,要是让我同学看到,丢死人了!”我气愤地呵斥母亲。“你最近生活费都不够,我怕你营养不良,卖点废品补贴一下。”母亲嗫嚅着低声下气地说,我看着母亲噙着眼泪,站在寒风中,灰白的头发在凌乱飞舞,我突然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掉头就跑,母亲在身后大声地喊我,我没有回应。

⑦那晚我没有去教室上自习,一个人在操场角落里哭到宿舍熄灯。从此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早晨早早起来背英语单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刷题,夜晚教室和宿舍都熄灯了,我還在走廊里看书;课余时间我到处去捡同学们扔掉的饮料瓶、空纸盒、废旧书包去卖,全然不顾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一次网吧。母亲挨的那巴掌,一直在我心中隐隐作疼,让我无法释怀。

⑧那年高考,我成为县里的高考状元。在高考优秀学子报告会上,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述了那一段经历,我看见台下好多人都在抹眼泪。我在发言的最后说:“母亲挨的那巴掌,打醒了那个懵懂无知的我,让我屈辱万分,也懂得了感恩。我希望寒门学子不要如我一样走弯路,要知道改变家庭命运的重担就在我们肩上!”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请简要分析。
( 3 )文章以《母亲挨的那巴掌》为标题有何作用?
( 4 )读了文章的结尾,请谈谈你的理解。
( 5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观点要鲜明,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该o苡對愛死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