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B: 他早饭也没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翻来覆去考虑该怎么办,一时竟找不出主意。 C: “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 祖父和老战友相聚,客厅里不时传来他俩哄堂大笑的声音。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的,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水浒传》中的人物,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受到迫害,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
3、 |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宛转(wǎn) 抖擞(sǒu) C: 奥恼(ào) 猝然(zú) 厄运(è) 风韵(yùn) D: 堕落(duò) 丰硕(shuò) 玲珑(lóng) 蹂躏(1ìng) |
4、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中凡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织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 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 抒情真挚, 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B: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C: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
6、 | 通过朗读,找出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A: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B: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D: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7、 | 下列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②人贵立志。 ③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④可见,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的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⑤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
8、 | 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姆 大抵 极其郑重 B: 福橘 辟头 莫名其妙 C: 守寡 惊异 嘁嘁喳喳 D: 哀悼 拔草 情有可缘 |
9、 | 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齐白石提笔写了“清真烤肉苑”五个遒劲的大字 B: 美国身陷泥沼分身乏术,怂恿日本盯紧中国。 C: 他经常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 , 却从不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 D: 他非常喜欢摄影,踏遍大江南北,浮光掠影 , 拍摄了许多好作品。 |
10、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B: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 1 )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3 )这首诗中,抒写作者此次行程孤独悲苦心情的两句是: ( 4 )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 1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子之哭也:________ 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 3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余洒度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往往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豪子弟,经常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着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事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伙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里,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⑪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201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选文的观点是什么?( 2 )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 3 )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论证。( 4 )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的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 1 )“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如何理解? ( 2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这句话。作文:
不要因为曾经跌倒,就忘记赶路,到头来只会使自己一无所有;不要因为前方一路风雨,就犹豫徘徊畏缩不前,到头来只会使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花凋谢枯萎;不要因为往昔的辉煌而忘乎所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到头来只会使如火的激情悄然熄灭。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
请以“启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 字。④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