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青州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2、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尊敬下列哪一位先生?( )

A: 曹先生
B: 杨先生
C: 夏先生
D: 刘四爷
3、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 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 ①④⑤③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①⑤④②③
D: ⑤③②①④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
6、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碧绿一片,草色映入竹帘,室内染上青色。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听说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多了。
C: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意成为一匹驰骋的千里马,尽快回到故乡。
D: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7、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C: 《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体现了鲁迅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9、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深刻的批判,一共10篇。
B: 《范爱农》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性孤傲耿直的人,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C: 《藤野先生》一文,主要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生活。
D: 《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间。文中的白无常又叫活无常,是为人们所喜爱的。
10、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注释)①杜曲:可理解为美酒。

( 1 )“杜曲黄莺可得知”一句采用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2 )赏析“断肠烟柳一丝丝”中“断肠”一词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诗文作者为同时代的宋朝人。
B: 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拥有心系天下的赤胆忠心。
C: 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有过被贬谪的痛苦经历。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3 )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叙写了作者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和深挚的爱国热情。
B: 甲诗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能巧妙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抒发的情感慷慨悲凉,真挚深沉。
C: 乙文中“二者之为”具体是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物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D: 乙文作者不仅劝勉友人看淡得失,自己适值贬官仍心忧国事,体现了其豁达的济世情怀。
( 4 )乙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也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政治抱负。而“仁人之心”在甲诗中则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其________的坚定信念。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 1 )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反面论证:

( 2 )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
答:不恰当的论据是 , (填序号即可)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偷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 2 )第②段划线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 4 )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 题目:留在心底的那一抹色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是生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正大光明的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坚持,别无选择。

——《那段奋不顾身的日子,叫青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继续更新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