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佛着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B: 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2、

《朝花夕拾》中“无常”的形象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 形象好看
B: 活泼诙谐
C: 能勾摄恶人魂魄
D: 公正的裁判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她那清脆的声音,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 我家阳台上种着丝瓜、萝卜、玫瑰等蔬菜。
C: 语言优美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4、

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 李白的诗歌,常如源泉奔涌,一泻千里
B: 外面没刮风,也没有人,这扇门莫名其妙的就开了,我们当时都很诧异。
C: 本色当行的“舞蹈诗人”杨丽萍,在舞台上的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
D: 阳春三月,花卉园内芳草葱茸,百花斗艳,此时他只希望尽快到医院看望病危的母亲,步履匆匆,目不窥园 , 与这满园春色擦肩而过。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潮汐 狼籍 箬篷 奇伟滂礴
B: 追溯 唯幕 篆章 消声匿迹
C: 骨骼 腐蚀 翩然 草长莺飞
D: 屹立 俨然 瞭原 嘎然而止
6、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余莽莽

A: 只是
B: 单单,只
C: 只剩
D: 助词
7、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
A: 《老子》《庄子》《周易》
B: 《太玄》《离骚》《庄子》
C: 《论语》《周易》《老子》
D: 《太玄》《庄子》《老子》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B: 这个学期,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21世纪人的竞争力在于学习力,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而阅读效率低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D: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9、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B: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D: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liǎn) 浸(zì) 枝(qiú) 而不舍(qì)
B: 徘(huí) 学(chuò) 意(qiè) 千里迢(tiáo)
C: 琐(xiè) 两(qī) 维(xiān) 风雪途(zài)、
D: 丽(guī) 恐(hè) 念(diào) 皮开肉(zh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 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 “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 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 2 )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__,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 《爱莲说》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淡笑有鸿儒 ②花之隐逸者也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有 水陆草木
B: 有仙则 之者谁
C: 濯清涟不妖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陶后有闻 芳草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 )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_______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 5 )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小镇

①这是一个处处透着古味儿的雅致小镇。

②小镇不大,有一条主道贯穿其间。主道路面铺着青石板,暗绿的苔藓与细碎的杂草将石缝塞得满满的。不宽的道路两旁,各种小店鳞次栉比,清一色的房屋淡如水墨一般,却被那各式各样的招牌、店旗装扮得夺目红火。

③阿成便是住在这样一个温软沉静的小镇中。周六的早上,阿成照旧八点出门,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阿成翻身骑上车子,车身在阳光下黑漆漆地直发亮。虽然骑得不快,却还是在风中眯了双眼,他放慢速度,享受早起镇上轻松又略显忙碌的氛围。穿过早市,人群熙熙攘攘,妇女、老人们提着篮子赶早挑选新鲜的食物,本就不宽的小路更是拥挤难行。阿成控制着车子左拐右转,终于冲出人群,来到城头。

④接近城头的地方有一棵粗壮的歪脖子老槐树,据说它比这镇子还要古老。它的根扎在石板路中央,枝繁叶茂。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

⑤阿成在城头开一家自己的小饭馆,以独特的清汤面为招牌,是小镇一绝。放下车子,阿成赶忙走进厨房,围上围裙。面馆每天的顾客都很多,上下班的,串亲戚的,都喜欢偷个闲,来这里吃一碗清汤面。阿成做面很有一套,面条下锅,翻滚几下,捞出过清水,不软不硬不粘,盛到碗里,再用热油熟一把香葱,舀少许备好的高汤,加些盐和其它作料,一碗香喷喷的清汤面就好了。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再与邻座的熟人聊几句闲嗑,简直就是人生极乐。做面成了阿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前些天有消息传来,镇子要拆迁改建了,阿成他们这一片的店面都在拆建的规划内。阿成边干活边盘算着,他这经营了七八年的小饭馆该何去何从?总之,面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⑦忙活一天,天已经黑透了,关了店门,阿成和几个伙计道了别,走出院子,准备骑车回家。一排昏黄的路灯照着寂静的街道,人们大都已经回家了,街上行人寥寥。推着车慢慢地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走着,阿成却没了早晨出门时轻松的心情,默然瞅着两旁熟悉的小店,感觉一阵闷闷的,燥热了起来。

⑧干脆停下来,把车推到老槐树下,倚着树干点一根烟。他摸着一块粗糙的老树皮,有些迷茫,整个小镇仿佛有些不真实了。闭上眼沉思一会,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脸颊,阿成蓦然睁了眼,仿佛认定了什么似的,心平静了下来。

⑨他骑车回家,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早点睡觉,明天还得早些起床,这两日生意好呢!晚上阿成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开了一家小店,店前的大树郁郁葱葱,一直长到高楼之上。

( 1 )阅读全文,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小镇的特点。
( 2 )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对加点词作简要赏析。

①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理解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②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 , 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赏析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 3 )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到老槐树?分析其作用。
(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小说《小镇》主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二)

1855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周旋于圣彼得堡的文人中间,他对于他们感到一种憎恶与轻蔑,他们的一切于他都显得是卑劣的、虚伪的。

远远看去,这些人似乎有艺术家的桂冠。如屠格涅夫,起初,他佩服并欣赏他,近看却使他非常失望。1856年的一幅肖像,正是他处于这个团体时的留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别人那种自然的态度旁边,只有托尔斯泰神态严肃,他瘦削的脸庞,深凹的腮帮,僵直地交叉着的手臂,显得非常碍眼。托尔斯泰穿着军服,立在这些文学家后面,正如苏亚雷斯所写:“他不像其中一员,倒像是个看守,随时准备把他们押送到监狱中去。”

可大家都恭维这初来的年轻同道。屠格涅夫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托尔斯泰的犀利眼神,加上两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词句,常常让屠格涅夫感到很难堪。“他永远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一切道德情怀他都觉得是虚伪的,他爱用逼人的目光逼视他所认为的骗子……”时间使托尔斯泰和其他文学团体离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选自《名人传》,有删节)

(三)

在莫斯科过了一冬,1882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参加了调查人口的工作,也因此目睹了大都市的贫困状况。印象非常凄惨,他第一次看到这文明隐藏着的毒瘤。那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他的所见时,“他叫喊,号哭,挥动着拳头”。

“人们不能这样生活!”他号啕着说,“这绝不允许!绝不能……”几个月之久,他又堕入悲痛的绝望中。

…………

他正面坐着,手臂交叉,穿着农夫的衣服,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是黑的,但唇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含着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你那么透彻。它们不过是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坚强,随时准备战斗。

(选自《名人传》,有删节)

( 1 )根据选文,填写表格。

筛选信息筛选点

文段

肖像

神态

动作

评述

(一)拜访者眼中的托尔斯泰

浓似灌木丛的眉毛

一对灰色的眼睛

黑豹似的目光

①________

(二)周旋于文人中的托尔斯泰

②________

严肃

③________

憎恶文人的虚伪

(三)参加了调查人口工作的托尔斯泰

他的头发是黑的……含着多少温和善良啊

④________

叫喊、

号哭、

挥动

富有同情心、坚强


( 2 )从表现托尔斯泰性格特征的角度,赏析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3 )通读三则文段,品读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中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班主任王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带来三幅画:落花生、向日葵、雁阵。她说:“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梦想,追逐太阳,这是乐观追梦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互相扶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我把我喜欢的‘姿态’分享给大家,老师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行款格式规范。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给的完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