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九江县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 ;其秆 ;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屈。

①四季常青 ②虚中有节 ③清丽俊逸 ④挺拔凌云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鲁塞尔大广场四周的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 , 使人有宛如置身于中世纪之感。
B: 根据党中央的政策,省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C: 查处淫秽网站,抵制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D: 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
A: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剧则灵动丰盈,因为它具有较多理想色彩。
B: 黄金潮涌动的今天有如下现象:言必称“匠心”,实则有泛化之嫌。更有甚者,借机炒作赚快钱。
C: 从书目中就可以知道过去曾经有过哪些书,现在又出版了哪些书,各种学科门类有哪些图书。
D: 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4、

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飞跃的前夜,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以迎接更大的战斗。
B: 《海燕》是沙俄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激情洋溢的散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D: 《名人传》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他痛感欧洲是一个躁动与腐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这部作品记载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个伟人。
5、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德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B: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神秘岛》。
C: “岳阳楼记” 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D: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lí) 蝉(duì) 职(chèng) 人听闻(hài)
B: 戏(xuè) 勉(qiǎng) 哽(yè) 乳未干(xiù)
C: 毛(pēi) 一(chá) 聚(yí) 心来潮(xiě)
D: 半(shǎng) 文(zuǎn) 和(mò) 言简意(gāi)
7、

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8、

下列各句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chāi)使 寻(mì) (nuò)弱 随声附(hè)
B: (pán)跚 不(xiè) 热(chén) (yí)然自得
C: 阔(chuò) (kuí)梧 粗(kuànɡ) 相行见(chù)
D: (zhàn)放 狼(jí) 秀(qí) 地大物(bó)
9、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先河。
B: 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写的游记散文《绿》,着力刻画梅雨潭绿色所呈现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情绪;叙事散文《背影》则通过回忆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抒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C: 法国作家布丰所写的科学小品文《松树金龟子》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松树金龟子写得活灵活现,也表达了作者对松树金龟子特殊的感情。
D: 俄国作家屠格列夫的《蔚蓝的王国》和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都是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灵便与自由,又有诗歌的特质和神韵。
10、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青岛欢迎你,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们带上意的微笑,迎着和的微风,一起遥望无的大海,一起畅游秀美的崂山,一起欣赏丽的霓虹……2018,让我们相约青岛!

A: qiè xī gēn xún
B: qiè xù yín xuàn
C: xiè xù gēn xún
D: xiè xī yín xu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 2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送之________

②礼愈________

白玉之环________

④臣未尝身治而国乱者也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 3 )【甲】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青少年时期求学的抄书之苦、________、行路之难、________等四个片段,从而劝勉马生________。【乙】文则主要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 4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说,【甲】文第二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而【乙】文的表达方式也很有特色,主要采用了________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树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海洋湿地类型,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位于三亚东河北部,月川片区与临春岭交汇处,原本是城市中的一片天然的红树林湿地,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红树林被砍伐殆尽,大部分河道也被硬化,湿地丧失了原有生态功能及休闲服务功能。

2016年,三亚市政府启动红树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恢复湿地系统,建立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工程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种植方式,稳固地恢复起成片的红树林。

如今,公园内的红树林长势良好,红树林湿地系统得以全面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这里成为了市民们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

注:①[自然演替]生物进化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变异的新生物容易适应环境的演变,繁殖很快,往往会代替老一群生物而成为环境的主宰。

(材料二)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南北朝时期,毛乌素还是个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而到了解放初期,就已经形成了广阔的沙海。陕西榆林素来有“沙漠之都”的称号。榆林市南北的广大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1959年以来,政府领导当地人民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被激活,许多沙地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蜕变。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达80%,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毛乌素沙漠的“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

(材料三)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个地区也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是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草场退化、鼠害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现象日趋严重,加之人类的滥砍、滥牧,三江源自然生态濒临崩溃边缘。

鉴于三江源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2005年起,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对这个重要水源涵养地实施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全面实施了沙化治理、禁牧退牧、移民搬迁、工程灭鼠等项目。

一期工程十年下来,三江源生态状况得到持续好转,百万亩黑土滩植被覆盖率由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 1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什么是“生态修复”。
( 2 )阅读下面两张图表,说一说图表的信息印证了(材料二)的什么内容,并说明原因。

图一 黄河局部流域图

图二 黄河径流含沙量变化趋势图


( 3 )小明准备以“中国生态修复状况”为题写一篇文章,多角度地介绍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但他不确定上面搜集的三则材料是否都要写进文章里,请你给他提出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单车岁月

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②我的单车情结,大概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改革开放不久,父亲就成了我们村第一个拥有单车的人,当年他凭着外汇券(身在台湾的爷爷所寄)从武汉购买并亲自骑回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单车,霎时点亮了灰暗的乡村。

③村人用惊羡的目光看着那辆每天被父亲擦得通明锃亮的单车,父亲荣耀得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那时人们出村大多徒步,蜿蜒小路洒满汗水磨破鞋底,少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双轮滚滚,铃铛悠悠,来去如风。

④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父亲对它宝爱如命,偶有村民来借,父亲掏出车钥匙后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车被借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那辆单车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星,过年过节走亲戚它就成了绝对的功臣,父亲骑着它把母亲、妹妹、弟弟和我,往返辗转地载到大山里的姥姥家。山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坐在单车后座上的我昏昏欲睡,沿路看到的河流与村庄如同一场梦。

⑤我第一次学骑单车就骑的是父亲的永久牌单车。那时感觉车座比我的头还要高,现在我都不能想象当时是怎么样驾驭它的,那种双手紧抓龙头、右脚斜穿过黑色大三角架吃力蹬车的姿势,跟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无二。学骑之初,父亲为了避免我摔毁单车,天才般地在后座上横绑了一根粗木棍,摔倒后单车才免于噩运。

⑥刚刚学会骑单车的那阵子,车瘾大得出奇,村头的水泥禾场就成了我们放学后的练车场。多少个风霜雨雪的日子,水泥禾场上,我和小伙伴们斜扭腰肢、猛蹬踏板,踩着单车兜圈追逐的欢乐身影,成了村里一道鲜活特异的风景。疯踩踏板,车轮飞转,耳畔风声呼呼,大树房屋极速飞旋,蓝天白云美得像首诗……渐渐地,我们的心不愿再囿于禾场了。

⑦我头一回右脚跨过三角架坐上车座的时候都已经11岁了,那辆已经衰老得不成形状的“永久”,在我上下起伏的蹬踏中歪歪斜斜地朝向那个季节的黄昏行进。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我骑了很远很远,渠道边的田埂骑完了,池塘边的碎石子路骑完了,沿途栅栏的泥路骑完了……我在一个长年枯竭的小河边停了下来,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

⑧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几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

⑨开始到镇上读书,七八公里,一周一来回,单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本领的道具。在女孩子面前双手脱把;把双脚搁到龙头上;或者把屁股坐到后座上去,像只大蛤蟆;或者在脱把的时候,撮着嘴巴悠闲地吹口哨,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心》……来回的路上,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骑着单车。

⑩岁月轮转,回望旧时月色,那时我们的心清澈如水,没有混浊不堪的世俗。我们经常骑车滞留在路过的仙鹤桥上,各自把单车往桥栏上一靠,就凭栏观看河岸戴着斗笠专心垂钓的人们,那种悠然,那种心安理得,令人心生无限神往。也许半天并没有鱼儿咬钩,也许一个下午钓不到几条小鱼,但他们依然握着鱼竿,不急不躁,静心垂钓。我常常会被垂钓人的那种坦然感染,我感觉到他们钓的其实就是一种心平气和。

⑪到县城上高中后我开始住读,少有机会骑单车;父亲罹患心脏病以后,不敢骑也骑不动单车了。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毛本栋《人民周刊》2017年第11期)

( 1 )阅读第4至第9段,说说那辆单车曾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2 )父亲对那辆单车“宝爱如命”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说说第二段“霎时点亮了灰暗的乡村”一句中加点词体现了当时情境中人物怎样的心情。
( 4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两次出现的划线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诱惑是无言的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