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枯瘦的样子 B: 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 , 差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C: 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D: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
2、 | 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行道树是由各种树木组成的。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 的小色块点缀着。④落叶飘摇而下。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④③⑤①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①②④③ |
3、 |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B: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C: “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这是《童年》中描绘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的一个片断。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
4、 | “四书”中不包括( ) A: 《大学》 B: 《尚书》 C: 《孟子》 D: 《中庸》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重点和着力点。 B: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C: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
6、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电视剧《长征》,以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远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C: 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7、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肉食者谋之 辍耕之垄上B: 躬耕于南阳 胡不见我于王 C: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虽然 , 受地于先王 然志犹未已。 |
8、 |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纷纷利用短信、QQ或者微信给老师发去新春祝福,其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感谢你一期来的教育和关怀,虽然你骂过我,但我大人不计小人过,早原谅你了,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全家幸福! B: 嗨,miss Liu,恭喜发财,红包拿来!(*^__^*)嘻嘻…… C: 尊敬的王老师,我从一个内向、没主见的男孩,变成活泼开朗的少年,是与你的悉心教育分不开的。衷心感谢您,敬祝新年快乐! D: 老李,请原谅这样叫你,其实我们早就这样叫你了,过年了,快乐开心哟!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B: 赵亮真是别有用心 , 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 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 , 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D: 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 , 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
10、 | 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 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最后他降服红孩儿。 C: 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
读下列古诗答题。 柳枝词(宋)郑文宝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立有间/飞漱其间 B: 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 C: 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 D: 无言其名/名扬四海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 3 )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 |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①时光逝去二十年,我早已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但那漫山遍野的金色的油菜花却一直摇曳在记忆深处。
②那时,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③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
④“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那天早晨,父亲说,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⑤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有的拿着新书,在课来间追逐嬉闹,有的坐在座位上,把书翻得哗哗直响。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此时我分明能感知同学们的目光,将我那点可怜的自尊,一点点吞噬。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突然对那喧哗与骚动的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人大了,自尊心更强。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⑥我没有回应父亲。他就又出去了。他的脚迈过门槛那一刻,回过头,目光却并没看我,而是盯着堂屋的墙角,仿佛是在同墙说话。他说,你等着,今天应该能借得到。父亲的声音很小,没有底气,不像说给我听,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⑦一连几天,父亲依然空手而归。
⑧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床便睡。
⑨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⑩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
⑪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的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⑫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站起杂,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村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⑬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⑭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月缺一角,天并不晴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
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⑯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村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那里,我将坐上远去的车。
⑰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我知道父亲的想法,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
⑱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校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⑲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⑳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我的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几天来,压在心中的不快被它冲刷走了。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股金黄色的希望在心中升腾。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父亲趁机从我手中接过蛇皮袋。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去。
㉑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后来,我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70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他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早田还是要种的。
㉒于是,父亲只种油菜。
(摘自《辽宁日报》2018年3月,有删改)
( 1 )请仔细阅读选文②—⑳段,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我等待父亲借钱→________→我决定辍学打工→我心中燃起希望→________
(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
( 3 )选文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 4 )请品析选文第⑳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 5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绝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少女。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写作以《吃一堑、长一智》为题,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在这方面体会的短文,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