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 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 意 目似瞑,意暇甚 意与日去 C: 闻 一老河兵闻之 闻之于宋君 D: 师 可以为师矣 齐师伐我 |
2、 |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郢人立不失容 容:神色B: 臣则尝能斫之 尝:尝试 C: 伯牙所念 念:想到 D: 钟子期辄穷其趣 穷:穷尽 |
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B: 胡适是新文化的倡导者,他的作品有《白话文化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 C: 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最伟大的代表者”,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一个陌生女人的 来信》等。 |
4、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俩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脾气、处事方式迥乎不同。 B: 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 不要有任何遗留的问题。 C: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叙利亚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D: 他不苟言笑,总是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 |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B: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C: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D: 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
6、 | 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见识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知己,就算是默默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①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要有口才, ②如果双方的见识悬殊,那就好像下棋让子,玩得总是不畅。 ③甚至也不必都健谈,而最宜一个健谈,一个善听, ④谈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共鸣,更在于默契。 ⑤因为口才宜于应敌,却不宜用来待友。 A: ②①⑤③④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①③⑤④ |
7、 |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自三峡七百里 自非亭午夜分B: 仿佛若有光 猛浪若奔 C: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海涌银为郭 D: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设在学校礼堂举行。 B: 由于连降大雨,本月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爬山的人比上个月减少了一倍。 C: 走进美丽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 市科技馆作为科普基础设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
9、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B: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 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应,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B: 虽然刘翔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但医生告诫他不要心急,走路的频率不能太快,而且每天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C: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卫好生存的家园。 D: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只想小小地纵容一下 天性中属于虚无的那一部分, 只想以无尽的妄念降下三千ruì( 用以□识生命的复杂,和灵魂中的另一个你。 当暮色渐浓,白雪与苍茫róng( )为一体, 你并不悲伤,也无恐惧—— 一种澄明,圆满于洁白的孤独之中。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ruì________雪 róng________为一体 ( 2 )画线字“澄”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dēng B: chéng ( 3 )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辩 B: 辨 |
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恐已暮矣(________)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臣闻之(________) 善哉(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臣闻之 B: 如日出之光 C: 康肃笑而遣之 D: 学而时习之 (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4 )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
),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①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 )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按照常规的审美标准,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③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④的。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象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 );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过不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注释】①打:买。②杀进腰:把腰部勒细一些。③一边儿:同样的。④挺脱:北方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 1 )在文中插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从写作方法的角度)
②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 4 )从整本书看,样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第一次收快递的母亲
①儿子给母亲的关爱,哪怕像芝麻一样小,但在母亲眼中,那“芝麻”分明就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幸福着她渐渐老去的岁月。
②夏日午后,母亲正在稻田里拔草,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响了。
③“是王翠花吗?”电话那边是个陌生的声音。
④母亲愣了一下,才想到是叫自己。“王翠花”是她的学名,这个名字最少有三十多年没被叫过了,最后一次被叫,大概还是在城里当临时工的时候。再往后,她因为孩子小没人照顾,从厂里辞工回乡,一直在乡下务农,这个名字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⑤母亲连忙答应,电话那边又说:“有你一个快递,快来拿吧,我在镇中学门口。”“好哩。”母亲喜滋滋地回答。
⑥前两天,儿子说给她寄了两盒点心,近期要留心电话。她当时嗔怪儿子乱花钱,其实内心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这说明远行的儿子还在想着念着她。看来现在是寄的东西到了——这还是她平生第一次收快递,心里不免有些小小的新奇和激动。
⑦母亲在溪水边洗了洗泥手,然后加快脚步,往小镇中学赶去。
⑧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里,母亲灰灰的身影努力向前疾走。她的笑容像蜜糖一样,眼角眉梢都流溢着甜滋滋的意味。因为走得太快,她花白的头发在风里飞扬起来,额上细密的汗珠纷纷摔落在夏日熏热的风中。身上那件灰白色的布衫灌满了风,使她看上去体形又臃肿了许多。
⑨好在稻田就在小镇边上,不到十分钟,母亲就到了镇中学门口。她拿起笔,歪歪扭扭地签字,然后拿到了属于她的快递。那是一个好大的纸盒,抱在怀里沉甸甸的。母亲把纸盒抱回家,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两盒包装精美的山药酥。她拿起来,左看看、右看看,不舍得拆开。再想想儿子肯定要问她味道,她才取出一块,轻轻咬一口,一种甜香的滋味在心里四溢开来。
⑩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孩啊,快递收到了。”儿子问:“味道怎么样?喜欢不喜欢?”母亲轻描淡写地说:“还行吧,和刚出锅的烤焦的烧饼差不多,以后别乱花钱买东西了,你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
儿子对母亲的回答有点失望,那么好吃的点心怎么和烧饼相提并论?他还以为母亲会赞不绝口呢。
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演员。儿子不知道的是,母亲收到那盒点心,心里有多欢喜,一块山药酥拿在手里都不舍得立即吃完,还有那个精致的盒子,她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后来,点心被母亲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只要扫上两眼,她就觉着很幸福。那几天和村里人聊天,母亲总是笑眯眯地说:“俺儿从上海寄快递来啦!”
虽然那个快递,在外人看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母亲是最容易满足、要求最少的人。儿子给母亲的关爱,哪怕像芝麻一样小,但在母亲眼中,那“芝麻”分明就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幸福着她渐渐老去的岁月。
(选自2017年第3期《小品文选刊(精华版)》)
( 1 )文章开头写母亲的学名30多年没被人叫过有什么用意?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
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②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③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