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 A: 普利策奖 B: 诺贝尔奖提名 C: 安徒生奖 D: 诺贝尔奖 |
2、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李到新华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老板对他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B: “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C: 小刚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郁闷,小华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点吧。” D: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眉山三苏祠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B: 随着眉山市各学校科学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和管理方案,使同学们在家学习有了科学指导。 C: 眉山师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获奖师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 |
4、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濂,字景濂,宋代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他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是一篇赠序。 B: 苏轼,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 C: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孔乙己》选自《呐喊》。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 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 , 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 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 热恋中的情侣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
6、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雪》——鲁迅——《野草》B: 《次北固山下》——陆游——《剑南诗稿》 C: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羊脂球》 D: 《杨修之死》——罗贯中——《三国演义》 |
7、 | 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脑羞成怒 荣膺 断章取义 谀词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 莫明其妙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 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
8、 |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殷(yān)红 战栗(lì) 前仆后继 B: 伫(zhù)立 刹(chà)那 酷似(shì) 断章取义 C: 炽(zhì)热 衣褶(zhě) 矫(jiǎo)首 形销骨立 D: 呢(ní)喃 颧(quán)骨 赘(zhuì)余 不屑置辨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内疚 歧斜 形影不离 面面相觑 B: 憔悴 攥着 滚瓜烂熟 守株待兔 C: 荡漾 诀别 各得其所 以逸带劳 D: 繁衍 烂漫 自做主张 翻来覆去 |
10、 | 下列加线的字读音和书写都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洗濯(dí) 暗(yīn)哑 紊(wěn)乱 即物起兴(xìng)B: 伫(zhù)立 发怵(shù) 间(jiàn)或 鳞次栉(zhì)比 C: 襁(qiáng)褓 栈(zhàn)桥 胆怯(què) 面面相觑(qù) D: 剽(piāo)悍 鞭挞(tà) 躯壳(qiào) 顶礼膜(mó)拜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 , 言外之意是________。(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情抱 ①常语于亲友曰( ) ②但士行无亏( ) ③每有高栖之约( ) ④相国凝然似无所睹( ) ( 2 )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放逐而怀戚戚。 ( 4 )在遭遇谷水白马驿之祸时,唐相国为什么能幸免? |
材料一:
近日,央视一台热播的绿色青春剧《最美的青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剧中大学生在荒漠中植树造林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的同时,视线不由转向大学生们燃烧激情的地方——塞罕坝。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①________(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塞罕坝建场之初,缺粮少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来自四面八方的塞罕坝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找到症结,并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使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如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区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②________(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300多年前,清王朝皇室将此地辟为“木兰围场”,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故事和传说。这里又是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 游客人数(万) | 提供就业岗位(万) | 旅游直接收入(万) |
2010年 | 38.5 | 0.85 | 3200 |
2013年 | 43.9 | 1 | 4300 |
2016年 | 55.9 | 1.8 | 6200 |
2017年 | 60.2 | 2.5 | 8500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 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 1 )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 )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 3 )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 5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泰戈尔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
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卢梭
以上名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