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波市东恩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 , 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巴巴地等待小鸟孵出来。
B: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 不可理喻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D: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2、《水浒传》的作者是( ),朝代是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A: 施耐庵
B: 罗贯中
C: 曹雪芹
D: 吴承恩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B: 《风筝》——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
C: 《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D: 《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4、

找出给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 )

漫山遍野矗立着形状奇异的石群,异峰秀,藤缠蔓绕,山水和谐。从山下看酷似一群绵羊奔向山岗,站在山岗上向下俯,有的像石猴在奔跑中嬉戏打闹;有的像石熊迈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有的像新疆的寒羊在悠闲的吃草;有的像立长啸的猎豹;它们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惟妙惟

A: jìng gǎn chù xiāo
B: jìn gǎn zhù xiāo
C: jìn kàn chù xiào
D: jìng kàn zhù xiào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作品给当时麻木的国人一剂思想良药,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B: 面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形势,国民党反动派依旧从容不迫
C: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D: 斗转星移,故乡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6、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别人更加喜欢自己。
③另一种方式是在别人身上寻找优点而不是缺点。
④如今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和睦相处是可以创造快乐的。
⑤一种方式就是不要自私,不要期望任何事情都符合自己的方式,不要奢求拥有太多。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④②③⑤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 元/云 油/书 咳/簌下落 而走险/身而出
B: 红/切 咀/争/气冲牛 莺歌舞/然勒功
C: 慷/气/古/残断壁 妇皆知/相以沫
D: 杀/障/气 呜/狼吞虎 为人知/寡廉
8、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是( )

A: 仃(lín) 酒(niàng) 溅(bèng) 约(qì)
B: 持(jīng) 琐(wěi) 拖(tà) 商(zhuó)
C: 帖(tuǒ) 胧(méng) 累(zhuò) 人不倦(huǐ)
D: 修(qì) (niǎn) 宿(lù) 竹(miè)
9、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 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C: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 , 美不胜收。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双方难分伯仲的实力较量中,若能赢得竞争固然是一件 的事情,然而更 的是,赢得友谊和尊重——赢得对手的心 ,贏得世人的 ,贏在“灵魂的卓越”。


A: 激动人心 重要 感动
B: 大快人心 关键 感动
C: 大快人心 重要 感激
D: 激动人心 关键 感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体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 1 )结合划线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 2 )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 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 “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 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fú)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注释】①莒(jǔ):春秋时诸侯国国名,今山东莒县。②鲍叔:名叔牙,齐国大夫。他和管仲是同乡好友,鲍叔牙跟随齐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纠。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曾经设计杀害齐桓公。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逃到鲁国。宰,官名,相当于宰相。④法:示范。⑤桴(fú)鼓槌,用来击鼓的工具。⑥钩,带钩,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豆类的挂钩。⑦滨,能“濒”,临近,濒临。⑧动:行动,这里是效力的意思。⑨宥(yòu):宽宥,饶恕。⑩衅:通“熏”,熏香,表示敬重。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君加惠于臣

________

②夫为君动也

________


( 2 )利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

②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 3 )通读全文,根据自己的认识,说说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
食物如何防水
①在许多酥脆食物(比如瓜子、花生、饼干等)的包装袋里,都会有一个不能吃的小袋子,人们大都知道那是“干燥剂”。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燥剂?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②这需要从食物中的水说起。
③对于水来说,食物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想进去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吸收水分;反之,想出来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变干。如果想进去的和想出来的一样多,我们就说食物中的水和环境中的水达到了平衡。在这个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与这个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就称为这个湿度下这种食物的“水活度”。
④空气中总是会有一些水蒸气,它们的气压与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叫作“相对湿度”。如果食物中的水活度大于环境的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离开食物的水分子多;反之,如果水活度小于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跑进食物的水分子占据了优势。比如,蜂蜜中的水活度大致在0.5到0.7之间,而通常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在这个范围。如果一瓶蜂蜜的水活度是0.6,把它开盖放在相对湿度是0.5的干燥的环境中,它就会蒸发掉一些水,有时候就会看到瓶中有结晶出现。而如果是放在相对湿度是0.7的潮湿环境中,开盖之后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稀释了蜂蜜。
⑤在食物的保存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水的迁移发生。酥脆的食物,吸水之后变软就不好吃了。而水果和嫩软的食物,则需要有充足的含水量来保持口感。
⑥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控制水的迁移是保质的一大方面。放干燥剂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案。它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保持干燥的食物。这些食物水活度很低,通常情况下都是吸水。干燥剂是水活度更低、吸附能力很强的物质。只要空气中有水,它们就如狼似虎地抓过来据为己有。虽然食物本身也有吸水的想法,但是吸水魅力无法与干燥剂竞争,吸引不到什么水分子,也就只好继续干燥了。
⑦那么,如何防止水活度高的食物失水呢?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可食用膜”很快兴起。顾名思义,可食用膜是用可食用的原料制造的,本身也可以食用。虽然价格高一些,而且密封效果不那么好,但是“可食用”、“可降解”的特质,让人们愿意去容忍它们的不足。好在我们保存食物并不需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就可以了。只要能让含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别那么明显,一种可食用膜就可以上岗。
⑧为了扬长避短,可食用膜更多的时候并不做成单独的膜,而是直接涂在食物表面。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打蜡苹果”。实际上打的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蜡”,常用的是一些多糖①。打蜡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虽然它的确对苹果有美容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水的散失。如果苹果不得不长时间保存,你会选择完好多汁的打蜡苹果,还是皱缩失水的自然苹果呢?
⑨实际上,现在的可食用膜已经远远不只是控制水的迁移。在这层膜中,还可以加入抗菌成分、抗氧化剂、香味成分、色素等,甚至还可以加一些营养成分。于是,这层膜不仅仅是保护食物的卫士,本身也变成了有价值的食物成分。(作者:王泽斌。有删改)
注:①多糖:有三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 1 )从全文看,食物的“防水”具体指什么?

( 2 )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分别作具体分析。

( 4 )厨师炒肉时,往往会在肉的表面沾上一层很薄的淀粉,称作“勾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四季分明(程丽则)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 1 )我为什么喜欢四季分明的南京?
( 2 )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①春天:________

②夏天:________

③秋天:________

④冬天:________

( 3 )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喻,结合有关句子说说其作用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如“后悔”、“懊恼”、“高兴”或其他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补全题目。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
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随风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