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鸢飞戾天 B: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觥筹交错 C: 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墙倾楫摧 D: 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飞沙走烁 |
2、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裨补 妖娆 戳穿 得陇望蜀B: 缟素 合谐 徒峭 付汤蹈火 C: 避讳 汉沔 猝然 不言而喻 D: 和煦 斟酌 襁褓 滥竽充数 |
3、 |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贫贱 威武 诸候惧 按辔徐行 B: 筋骨 行拂 横于虐 达于汉阴 C: 毕力 渤海 困于心 直通豫南 D: 兵刃 魁父 天下熄 聚室而谋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诘难(jí) 滞碍(zhì) 汲取(jí) 吹毛求疵(cī) B: 狡黠(xié) 藻饰(zǎo) 要诀(jué) 味同嚼蜡(jiáo) C: 扶掖(yè) 凌驾(líng) 忐忑(tǎn)(tè) 廓然无累(lěi) D: 枘凿(ruì) 相契(qiè) 羲皇(xī) 不求甚解(shèn) |
5、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
6、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小红才五岁、机灵活泼,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你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 B: 亭亭玉立的五层教学楼共设四十间教室,十间办公室。 C: 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 D: 这篇作文几经改动,总算差强人意。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讪(shàn)笑 参差不齐(chā) B: 蓦然(mó) 战栗(sù) 众目睽睽(kuí) C: 干涸(kū) 深邃(suì) 怪诞不经(dàn) D: 剽(piāo)悍 缀(zhuì)行 飘渺(piāo miǎo) |
8、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 ③⑤①④②B: ③①⑤④② C: ④③⑤①② D: ④②③⑤① |
9、 | 老师想让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特意选了几幅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请你选择作品与书体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 (二)
(三) (四) A: 第一幅是隶书,蚕头雁尾,古朴厚重。B: 第二幅是行书,收放结合,潇洒飘逸。 C: 第三幅是小篆,圆劲均匀,平衡对称。 D: 第四幅是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10、 | 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暮然 枯躁 奠定 袖手旁观 B: 揖桨 弥漫 恐布 自园其说 C: 油膜 胀惘 告诫 挑拔离间 D: 撺掇 羁绊 驰骋 销声匿迹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 植物 的景象。( )A: 浑浊 丰茂 B: 溢满 茂盛、果实丰硕 C: 溢满 开花结果 D: 浑浊 开花结果 (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晴蜓与鱼的喜爱之情。 B: 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 C: 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D: 对自己人生的迷茫失望。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便要还家 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③诚不可缺 诚: ④卒亡天下 卒: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
挤油
刘宗礼
①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拥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前,跺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儿,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②那时老师并不反对我们这一活动,记得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年龄不大,个头儿不小,冬天戴一顶油乎乎的破军帽,帽檐皱皱巴巴。他教我们学小数时,把0.24读成零点二十四,是过了一天又让我们读作零点二四的。他常靠墙根一站,两手向自己一挥,“来”,学生们便一拥而上,好像总是挤不动他,上课铃一响,他猛地抽身而去,学生们便倒成一片。
③语文老师是上了年纪的,姓余,面黑,不苟言笑,据说私塾底子深厚。他当然不挤油了,他总是提前走进教室,写一些成语要我们抄背,诸如“爱屋及乌”“入木三分”之类。开课前总先提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头十分钟,回答不出来,他就会拿眼瞪着你,半天说一句:“挤油的劲呢?站着!”
④那时学生穿的小袄都是自家纺的棉布做的,粗糙,易坏,在凹凸不平的黄土墙上磨不多久,就会露出黑黄的棉絮,回家总少不了挨骂:“又在墙上磨痒痒了。”呵斥好像并没有减少了挤油的次数,孩子快乐起来的时候,什么都敢忘记。
⑤这是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
(有删改)
( 1 )选文第①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①数学老师:
②语文老师:
( 3 )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
( 4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挤油》中也说“日子过得很苦”,但我们读后却感到鲁迅、刘宗礼的童年是那样丰富多彩、兴味盎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快乐?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多一点付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请以“多一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