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唐山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又叫科学幻想小说,常用幻想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远景。
B: 科幻小说的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 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也要求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D: 科幻小说往往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因而内容具有超现实性,情节具有非科学性。
2、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之习者也(言辞) 今来(将要)
B: 何(犯罪) 齐人善盗乎(本来)
C: 叶相似(只) 寡人反取焉(辱)
D: 晏子避席对曰(躲开席子) 吾欲之(羞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物或事物的,如“凌乱”“苍白”“悠闲”等词语都是形容词。
B: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挖掘”“慈爱”等词语都是褒义词;“愚蠢”“丑陋”等词语都是贬义词。
C: 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可以称为同义词,如“请求”和“恳求”,“时代”和“时期”等词语。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令尊”中的“令”属敬辞类,而“鄙人”中的“鄙”属谦辞类。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 , 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B: 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C: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是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6、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 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 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 “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
7、选出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石(jié)澹(dān)排(dā)决(cǐ)
B: 萧(sè)宗(dài)石(jié)鸥(lù)
C: 澹(zhān)峙(sǒng)茅(yán)决(cī)
D: 生(zòng)风(mào)阳(luò)花(ǒu)
8、选出字形没有误的一项是( )

A: 迷芒 恍惚 鞭炮 鞠躬尽瘁
B: 修润 公寓 朦胧 自顾不遐
C: 繁碎 监督 草率 如是重负
D: 官邸 鞠躬 晶莹 诲人不倦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告诉我们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很有必要,而且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C: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被誉为“当代毕舁”的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王选。
D: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
10、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款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 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 , 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 , 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这首词中“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1 )解释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吾悉能之________ ②、李生之曰________ ③、王生益________ ④、年事蹉跎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 3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摘录原文要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却很少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注意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里。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 1 )对第①②段中所描绘的乡村的特点加以概括。(不超过30字)

( 2 )揣摩④、⑥段中画线的句子,理解这两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
②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

( 3 )第⑤段中思念乡村的种种人有何共同点?作者写他们有何目的?

( 4 )第⑧段中举长治的八义镇为例有什么好处?

( 5 )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 1 )第①段说:济南与青岛在气候上“是多么不相同”,又说“不无相似之点”。这相似点与不同点表现在那些方面?请根据段意简要回答。
( 2 )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

②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

( 3 )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 4 )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的语言,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只唱着歌的鸟儿,在我们最美丽的生命季节欢唱;青春是一段美妙的旋律,弹奏人生最美的乐章;青春是流泪的欢笑,花季雨季总有淡淡的忧伤;青春是一帘动人的梦境,梦里梦外总是豪情万丈。

请以“我那 的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快乐、无悔、动人、美丽、忧伤、忙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后来你对我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