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云霄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B: 当代作家莫怀戚以“散步”来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家父”“贤弟”是谦辞,“惠顾”“赐教”“寒舍”“垂问”是敬辞。
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懂得“什么是爱”。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常用于宴会典礼。
B: 《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
D: 《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贯崇山峻岭之巅的长城,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华夏子孙不屈不(ráo)的精神!
B: 夏天到了,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qián)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聒燥不已。
C: 读书不可存心(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D: 中国诗坛人才辈出 , 凭借诗作平步青云的诗人不少,但郁郁不得志的也(shuò)见不鲜,令人叹惋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cuì) 派(qiǎn) 大相庭(jìnɡ)
B: 待(nüè) 乳(pǔ) 刨问底(ɡēn)
C: 勃(pénɡ) 抽(yē) 神采弈(yì)
D: 职(chènɡ) 怪(chēn) 惊慌失(cuò)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B: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B: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C: 课文里乘船观戏的插图,给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D: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7、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无陇断焉。

A: 已:停止
B: 感:被……感动
C: 厝:座
D: 阴:水之南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9、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10、选出下列画线字字形和读音都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守(kè) 养(rǔ) 揉造作(jiāo) 随声附(hè)
B: 望(tiǎo) 飘(yì) 未雨绸(móu) 自惭形(huì)
C: 阔(chuò) 邻(bǐ) 惟妙惟(xiào) 吹毛求(cǐ)
D: 护(bì) 褴(lǚ) 相形见(chù) 好高远(w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 1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人为盖

郑之鄙人①学为盖②,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③。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④而赢⑤焉。

故曰:“旱斯具⑥舟,热斯具裘⑦,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鄙人:乡下人。②盖:雨具③秸槔:打水的用具。④歉:欠收。⑤赢:赢余。⑥具:准备。⑦裘:皮衣。

( 1 )文中“鲜用盖者”中“鲜”的含义________。
( 2 )请翻译“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 3 )读过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 ,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⑰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 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 1 )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

( 2 )结合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

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 3 )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4 )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也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存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让我为您擦一次背……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 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 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 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 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 了父亲的形象。
( 2 )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 3 )赏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①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②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 4 )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在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刹那间的空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