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狂阑 塌败 鲁莽 鞠弓尽瘁 B: 孤霜 生蔬 别扭 气冲抖牛 C: 调羹 悠然 呜咽 锲而不舍 D: 涉猎 愧乍 侮辱 锋亡毕露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把自然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市许多学校未雨绸缪 , 举行了灾难求生救生大演练。 B: 释放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充分展现人们自信、豁达、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 C: 我国各界人士强烈谴责5月22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危言耸听的暴恐袭击事件。 D: 开展读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3、 | 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典诗中含蓄的诗,_______不作铺陈直叙,_______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_______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 A: 由于 而因 而 B: 一边 一边 所以 C: 虽然 但是 不过 D: 不但 而且 甚至 |
4、 |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 |
5、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
6、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________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A: 培养 B: 哺育 C: 孕育 |
7、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啜泣 震撼 共商国事 谈笑风生B: 荒谬 部署 郑重其事 利害得失 C: 恻隐 家具 莫衷一是 不可名状 D: 旁骛 萧索 各行其是 合辙押韵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中国女排善于在逆境中突围,勇于在嘘声中拼斗,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前行锐不可挡。 B: 博览会上展出的山核桃手工艺品造型奇特,堪称鬼斧神功,吸引众多民众拄足观赏。 C: 用消极避世的观点去看待陶渊明的清贫乐道是一种亵渎,其实反衬出世人的伧俗。 D: 苍翠如黛的梯田与山脉,在变换莫测的云海的环绕下呈现出了如此美妙绝纶的景观。 |
9、 |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到国画,许多人都会想起“空灵”,认为空处必灵,灵处必空,其实是不对的。 ①譬如一张白纸上画一条船,空白处变成了水; ②若没有这些山与船的衬托,云和水是不会产生的。 ③因为所有的空白,必须靠实体的衬托与暗示才能产生。 ④上面画一些山头,下面空白处则成为云。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
10、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共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我们可据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长妈妈——一位普通的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她为作者买来《山海经》,让作者对她的态度彻底改变。 C: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而“哭竹生笋”和“陆绩怀橘”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D: 《五猖会》中,“我”急切盼望看到迎神赛会,在父亲的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已兴趣索然。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①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端居:闲居。 ( 1 )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 2 )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 ( 3 )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①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根据课内古诗文,完成小题。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 1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 3 )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 )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 )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
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作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衣,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
( 1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这句话如何理解?作文:
德国作家埃尔文•斯特里马特在散文诗集《随想录﹣﹣给艾娃》中有这样一句话:“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所发现的只是饲料。”在你的现实生活或阅读经历中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请以《不同》为题,叙述一个故事,以此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文章以叙事为主;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