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呜咽yè 愠怒wèn 泥泞níng 蓦地mò B: 蹊跷qiāo 字帖tiě 恐吓hè 琐屑xiè C: 殷切yīn 豌豆wǎn 妯娌zhóu 瞥见piē D: 惺忪xīng 褴褛lǚ 逶迤yí 宿营sù |
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②⑤①④ D: ①④②③⑤ |
3、 |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肖声匿迹B: 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C: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 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
4、 | 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排序最适合的一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枕和血液 A: ②①③④B: ③②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
5、 |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6、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赢弱 伶仃 怡然自得 人迹罕至 迫不急待B: 喑哑 剽悍 嘎然而止 抑扬顿挫 微不足道 C: 标致 宽恕 提心吊胆 藏污纳垢 万籁俱寂 D: 恻隐 奥悔 孜孜不倦 略胜一畴 蹑手蹑脚 |
7、 |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 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 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 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那烟雨中的北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 在即将举行的校运动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 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
9、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辨 赈灾 多娇 张灯结采B: 侍候 治学 劈手 再接再厉 C: 书籍 贮立 日幕 悬梁刺股 D: 遮蔽 姿意 蒲包 无缘无故 |
10、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至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①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________ ②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________ ③北兵至,悉拔而火之________ 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________ ( 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4处停顿。既 而 三 火 乃 以 炮 石 伏 机 其 下 北 兵 焚 薄 药 石 尽 发 死伤 甚 众。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②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 4 )阅读文章后,有读者认为这篇文章想要表现王司马的机智,富有军事才能,忠君爱国的品格;但也有读者认为这是讽刺国家人才匮乏,社会黑暗腐朽。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赞同谁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的30多年里,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 2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 4 )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潜浮
①小说稿子写出来以后,我找到的第一个读者就是舰队司令。倒不是拍马屁,手头这部反映潜艇部队的东西,得以写成,这位中将确实帮了不少忙,有他说句话,体验生活、采访乃至创作便都遇上了绿灯。其实,他并不是对我情有独钟,钟情的是他钻了二十多年的潜艇。
②中将破例在家里给了我一个小时,谈他连夜看完稿子后的看法。昨晚他翻了大半夜的身。老伴在一边表示了对我的不满,于是我非常感动,连忙掏出了笔记本。
③临到谈话结束,司令顺手又翻了翻稿子,再合上,看一眼而后不经意地问:就用这个标题?我点了点头。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得意的——《沉浮的国土》,拿这个来比我们的潜艇,最贴切不过了。 我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这个沉字改成潜字?司令依旧是随意说说。
④我没有吱声,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用沉字好。
⑤ 潜字也不错,让人一下子看出写潜艇的。‛
⑥我沉默着。大概是见我没有点头,他又说:我这只是参考意见,还是你们作家定吧。
⑦我也赶紧说: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首长的指示。
⑧不是指示,是意见,仅供参考。司令更正道。
⑨话虽这样说,回去后我还是费心思琢磨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沉字比潜字好。首先潜浮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拗口。用‚沉‛字感觉上比较凝重,不仅表现了潜艇的运行状态,也喻示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换了潜,是可以很快让人明白写的是潜艇生活,但这恰恰是小说题目的大忌,没有了悬念和想像的空间,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力。而且文学味和作品气势也要受到影响。
⑩我把自己的意见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了,他也有同感,还说:要是真依他改了,没准书的征订数要下降。看来,只能用原来的题目。可是,司令那儿怎么交代呢。编辑笑了:你也真是个实在人,你以为他那么大一个司令整天闲着没事,老是惦着你这个题目呢?他那样说,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创作的关心,再则,也显示一下他在这方面不是外行罢了,这种事兄弟见得多了。你放心好了,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文学上就比你差远了。
⑪于是我有些脸红,觉得自己过于自作多情了。是呀,一个舰队那么多兵那么多舰艇,每天有多少事他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有空惦记着我这本书的题目?退一万步,即使他果真还记得,不改也没什么了不得,他不是说仅供参考吗?原来还想多让几个人看看提提意见,算了吧。就这样,稿子进了印刷厂。
⑫大概是半个月之后,编辑突然来电话,说小说的题目变了,沉字改成了潜字。我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司令亲自给出版社的头头打了一个电话,就是为题目上的那个沉字。他依旧是提出了那个参考意见。可是社里却不敢不认真地‚参考‛,马上通知改变书名。
⑬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老头子会在这件事上较上劲,何苦呢?这么大的首长,这样干未免有些太那个了吧?终于我明白了:他开了口,我却不尊重他的意见,事情虽小,却确实有个面子问题。只是他这样做……
⑭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自此再也没去找他。书出来了以后,也没给他送。当然,出版社自然会给他寄的。看着这封面上的那几个字,我心里总像塞了什么似的。
⑮半年后,一位潜艇艇长到北京出差,顺便来看看我。他说那本书他们都看了,都反映说不错。还说,他们的老首长,舰队司令都说这个作家怎么不见了,连书也不送一本来。首长惦着你,你有机会到舰队去看看他。他说。
⑯他这么一讲,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激动就把改题目的事讲了出来。
⑰当然是用潜了。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一次潜艇触礁下沉后,潜艇兵都不再说沉字,就像舰艇兵吃鱼时不说翻过来、航空兵不说一路顺风一样。舰长说。
⑱我一愣,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幸好没用那个沉字!
⑲他怎么不跟我讲明呢?‛
⑳你也不想想,这些忌讳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那么大的首长,怎么能说呢?‛
②请你为司令的自传《游泳》再加一个副标题。
③司令在自传中打算详细写一写那次潜艇触礁下沉的事,引来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认为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作:
以“那一次,我真忘不了”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叙事要具体生动。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