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凋谢(diāo) 洗涤(tiáo) 踌躇(chú) 旁逸斜出(yì)B: 兴味(xìng) 罕见(hǎn) 擦拭(sì) 无边无垠(yín) C: 颓唐(tuí) 牛犊(dú) 栅栏(zhà) 情郁于中(yù) D: 濒临(bīnɡ) 蹒跚(shān) 暂时(zàn) 井然有致(zhì) |
2、 | 下面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小城市房价走向如何,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 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 , 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中国海监船前往我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日本军舰再次拦截,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D: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
3、 |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①_____________,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高原的夜之灯啊,②_____________。 A: 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B: ①迅速蔓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 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 ①迅速蔓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
4、 |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比喻②反复③拟人④排比 C: 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排比 D: ①夸张②夸张③比喻④比喻 |
5、 |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B: 《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D: 《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南宁地铁正式运营通车,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B: 随着神州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再次引起了全球各国对中国航天技术的极大关注。 C: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D: 同学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的好成绩。 |
7、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苦其心志 B: 一狼洞其中 C: 任意东西 D: 可以调素琴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恫吓(hè) 沆瀣(xiè) 拗不过(niù) 余勇可贾(jiǎ)B: 句读(dòu) 剽悍(biāo) 入场券(quàn) 荷枪实弹(hè) C: 锃亮(zèng) 鲫鱼(jǐ) 舶来品(bó) 方枘圆凿(ruì) D: 粳稻(jīng) 伎俩(liǎng) 金銮殿(luán) 便宜行事(biàn) |
9、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人在他人面前经常谦称,如:下官、晚生、老朽、足下等。 B: 有的古代节日与神话故事有关,乞巧节又叫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荒废了云锦织作,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七夜晚在鹊鸟达成的桥上相会。 C: 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度,儒学大师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都是指对父母要非常孝顺和服从,孟子把“孝道”提升到治国的高度。 D: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起”的诗句描绘24节气中的寒露这一节气。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哽咽(yè) 蝉蜕(tuì) 可汗(hán) 九曲连环(qŭ)B: 炽痛(chì) 默契(qì) 祈祷(qĭ) 脑髓suǐ C: 救济(jì) 憎恶(zēng) 嫉妒(jí) 环谒yè D: 确凿(záo) 气氛(fèn) 泥泞(nìng) 讪笑shà |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 2 )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B: 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 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是) D: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 2 )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 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 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 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4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 5 )【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________。 |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 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儿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儿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左翻翻,右翻翻,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儿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 1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 5 )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 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 1 )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请以“我生活在____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