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菏泽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将下面选项分别填入对应的位置不当的是( )
《向日葵》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是那样 A ,同时又是 A ,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 B ,色彩的对比也是 B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 C ,激情也 C ,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 D ,而是带有原始的 D 生命体。

A: 艳丽华美,和谐优雅
B: 粗厚有力,单纯强烈
C: 感动震颤,喷薄而出
D: 颜色植物,冲动和热情
2、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 好姑娘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B: 姑娘好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C: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D: 姑娘好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3、下列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有误的项是( )
A: 近年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不断改正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颜值。“改正城市功能”动宾短语搭配不当,把“改正”改成“完善”)
B: 我市着力重点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打造了现代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建筑景观。(“着力”和“重点”两个状语语意重复,删掉“重点”)
C: 柳州得天独厚的夜景风光,早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张靓丽而夺人眼球。(“柳州”是主语,“成为”是谓语,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城市”)
D: 年底东站房和高架候车层将投人使用和建成,柳州火车站将成为广西第大火车站。(“投入使用”和“建成”语序不当,把“建成”放在“投入使用”之前)
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烘托 风筝 欣欣然 沁人心脾
B: 健壮 胳膊 协奏曲 谈笑风声
C: 簿烟 蝴蝶 捉迷藏 心旷神怡
D: 筋骨 渲泄 软绵绵 蓬勃生机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B: 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 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D: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6、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迹至(稀少) 兽亡群(疾走)
B: 策勋十二(转动) 仰之高(更加)
C: 死而后(停止) 燕然勒(刻石记功)
D: 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起(屡次)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
B: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8、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躯(qiào) 褓(qiǎng) 歌(lí) 恶(zēng) 一黄土(póu)
B: 笑(shěn) 两(xī) 女(wā) 化(tuì) 强不舍(guō)
C: 家(pēi) 菜(xiàn) 悍(piāo) 睨(nì) 叱风云(chà)
D: 告(qìng) 骨(biān) 进(pián) 庇(yīn) 相形见(chù)
9、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zhù) 职(chèn) 窸(sū) 下(bì)
B: 笑(nì) 溅(bèng) 仃(lín) 耀(xuàn)
C: 助(yuán) 然(cù) 尴(gǎ) 戏(xī)
D: 喝(yāo) 别(jüé) 窃(pá) 头(xián)
10、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朗读者》节目上,主持人董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 令人钦佩。
B: 小祁英俊帅气,风度翩翩,但对人对事过于苛求,经常吹毛求疵
C: 端午节到了,妈妈提醒小贞吃粽子、挂莒蒲、熏艾草;小贞却不以为然
D: 六月的澄碧湖,水波荡漾,周边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 风景宜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按要求答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 1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本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山市》选文,回答文后题目。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1 )作者是________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_ ,字留仙,世称“________ ”。

(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通假字:________ 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通假字:________ 通________ 释义:________ 。

( 3 )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相顾惊疑:________ 。

历历在目:________ 。

( 4 )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请找出相应的词语来。
答:以________ 为线索,相关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③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④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了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⑤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⑥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5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去父亲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直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⑦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⑧手机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有人说,“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⑨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有修改)

( 1 )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低头族”
B: 做“低头族”的危害
C: 手机带来的悲喜
D: 杜绝“低头族”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写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B: 第⑤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
C: 本文采用空间顺序,从世界各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来说明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
D: 文章所写的“低头族”指的是只低头专注手机或平板电脑而对身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
( 3 )班上不少同学迷上了玩手机,整天机不离手,沉迷于网络世界,因此,班主任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许多同学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大家讲讲班主任这么做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东方人偏爱“孙悟空”

王玥娇

似乎是为了应景,猴年还没开始,猴急的人们就已经有些闹腾,先是央视春晚发布的吉祥物“康康”因为太丑被疯狂吐槽,接着是“帮六小龄童上春晚”的群众呼声惊天动地。因猴子而起的任何风波都可以理解,毕竟十二生肖里很难找出第二个与人类如此相像的动物了。

在中国,猴子可以成为众多动物中格外不同的那一个,得益于明代小说《西游记》。有人将这部作品总结为一个关于秩序的故事,托孙悟空的福,猴子因此成为秩序挑战者的化身,它们生性顽劣、无视规则,就如同五月天在《孙悟空》里唱的那句:“齐天大圣是我,谁能奈何了我?”

在古人看来,猴子有奇效。在马厩中养一只猴子,能帮助发现马病,防止瘟疫扩散,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就被认为取自“避马瘟”的谐音。

除了中国,还有一些东方国家为猴子封“圣”。印度有只神猴哈奴曼,比孙悟空早诞生一千多年,和悟空一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它拥有四张脸、八只手,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他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完全是英勇的化身。胡适考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圣的原型取自于此。

泰国则直接赋予“孙悟空”门神属性,春节时,不少泰国华人会把“大圣灵符”请回家并高高地贴在门前,祈盼齐天大圣保佑自己全家平安、身体健康。日本有不少“猴子”主题的神社,其中最著名的是号称“天下第一猴子神社”的日吉神社,猴子作为“山神的使者”,雕像林立。

日本人对猴子的偏爱,还体现在漫画上。受《西游记》影响颇深的日本漫画,创造过无数个“孙悟空”。

《我的孙悟空》出自创作了阿童木的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之手,极具个人情怀。这部作品画风超萌,但比起猴子,他笔下的“孙悟空”似乎更像米老鼠。另一部影响巨大的同主题漫画是《七龙珠》,主角赛亚人一身的肌肉线条,在外型上找不到猴子的任何影子,但不守规矩、无法无天的“内核”是相通的。

“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笔下的“孙悟空”完美展现了漫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他让一个男孩穿着猴子样式的太空服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拯救三藏法师,并表示这个男孩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脑洞值得表扬,但“孙悟空”的造型基本等同于“长毛版大雄”。

(选自杂志《博客天下》,有删改)

【链接一】古籍《白虎通》的说法:“猴,候也。”猴子看到人设置机关诱捕,就登高四望、等着中途截获猎物,因此得名。猴子聪明、机警、善于应变,不少少数民族将此物种视作祖先,《西藏王统记》里的神话认为,藏人的先祖就是由猕猴变来的。

在民间故事中,猴大多被塑造成巧用智慧的形象。成语“火中取栗”出自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与猫》,猴子花言巧语诱使猫从火中取栗,结果栗子被猴享用,而猫爪的毛却被火烧秃。

【链接二】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其吉祥寓意与“侯”有关。“侯”是中国古代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由于“猴”与“侯”谐音,猴的形象通常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背着另一只猴子,取“辈辈封侯”之意。

【链接三】“猴赛雷”是广东话“好犀利”的谐音,在猴年成为网络流行语。但在汉语表达里带“猴”的词语很多含贬义。如“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沐猴而冠”指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还有“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等俗语,都带贬义。

英语世界中的猴子几乎没有正面形象,带monkey的词组大多关于戏谑或危险。《美国俚语历史辞典》中用monkey on my
back来表达芒刺在背,后来演变为对某事上瘾,尤指毒瘾;想说耍花招、搞鬼,就用monkey business;make a monkey out of则代表让某人出丑、难堪……

(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猴子是生肖中第二种与人类相像的动物,所以由猴子引起的猴年风波可以理解。
B: 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是因为他能帮助发现马病,防止瘟疫扩散。
C: 从动物上升到神,东方人赋予猴子不同的文化意义,而印度与中国则比较接近。
D: 不少少数民族将聪明机警的猴子视作祖先,认为他们的先祖就是由猕猴变来的。
( 2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日本漫画中的“孙悟空”大多受《西游记》的影响,但不会原封不动照搬原著。
B: “猴”与“候”“侯”“好”等字谐音,引申出的不同寓意都受到中国人喜爱。
C: 汉语中带“猴”的词语大多取猴子的不雅形象和毛躁举止为意,难免带有贬义。
D: 猴子在英语中的形象全是负面的,由此可见猴子在西方国家不如在东方受欢迎。
( 3 )纵观上述材料,东方人眼中的“孙悟空”有哪些形象特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正在成长,同时,青春的萌动和学习的压力导致我们与人的隔膜感和距离感也在加深。对父母,也许觉得太老套,和我有距离;对老师,也许觉得太严厉,和我有距离;对朋友,也许觉得太无情,和我有距离;对快乐,也许觉得太遥远,和我有距离……其实,我们可以制造距离,也可以拉近距离,关键在于是否有阳光的心态。

请以“距离”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②文章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③题目要书写在作文卷的第一行中间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套作,不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淒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