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唐山市遵化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C: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褴(lǔ) 形肖骨立
B: 拮(jù) 自渐形秽
C: 金(zhūn) 强聒不舍
D: (huī)下 李代桃僵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留zhì 阴huì 进pián 尽职守kè
B: 凿(ruì) 褓qiáng 发jiǒnɡ 成吉思hán
C: 然wǎng 落yǔn 抽然无累kuò
D: 褛lán 白shà 桥zhàn 强不舍guō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喜欢自己在家里消磨时间,而不肯走出家门和别人一起活动,长此以往,人际交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B: 三月的杭州太子湾公园里,郁金香和樱花竞相开放了,人潮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 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 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6、

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路的体现。
B: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胸中实无一策。”这是《三国演义》中旁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C: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辆九齿钉耙来战。”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D: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7、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春(qìn) 上(jué) 惟余(只剩下)
B: 莽(mǎnɡ) 妖(ráo) 莽莽(无边无际)
C: 腰(zhé) 稍(xùn) 略输(稍差)
D: 滔(tāo) 风(sāo)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8、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B: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工作情况。
C: 由于下午要参加班级活动,他谢绝了朋友要他一起去游玩的邀请。
D: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经验,给了大家很多教诲。
9、

作者、课文、出处搭配正确的是( )

A: 鲁迅 《孔乙己》 《朝花夕拾》
B: 吴敬梓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C: 马克·吐温 《变色龙》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D: 韩愈 《师说》 《韩昌黎先生文集》
10、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淅淅沥(1ì)的春雨中,我来到西冷印社、(píng)息凝神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几代篆刻家心无旁鹜的治印精神。
B: 学习需要执(zhuó)专注的精神,如能摒弃浮燥爆少喧嚣(xiāo)的习气,持之以恒地坚持数年,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C: 女塞腹鼓豪迈粗犷 , 刚(jìng)奔放,没有丝毫的(jiāo)揉造作,充分体现陕北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性格。
D: 人们深切缅还闻一多先生,他慷慨陈词、英勇就义的形象是(chù)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永不(tān)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 1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 2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 1 )解释加线字。
①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 ②异哉小童 异()

( 2 )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 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 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 3 )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

( 4 )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破解埃及金字塔之谜
被全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埃及胡夫金字塔考古探秘活动终于在9月17日尘埃落定。
9月17日北京时间9时37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伊·哈瓦斯博士亲手撬开了“监工中的监工”马赛·瑞特的石棺上盖,一副完整的男性遗骨面朝东方侧躺在石棺中,虽然从未被掘过,但是却没有我们期待中的木乃伊。据哈瓦斯博士介绍,乌赛·瑞特墓的发现纯属偶然,一位女游客在骑马时马腿掉进了一个洞中,这个4500年前的墓穴才重见天日。根据墓室中象形文字的记载,墓主人是负责工人城市后勤保障的行政长官,地位相当于市长,埃及文物专家将会用X光。DNA等方法分析乌赛·瑞特的死亡原因。对于石棺中没有木乃伊,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颜海英解释说,吉萨高原地区湿度相当大,况且石棺如果进水后根本没法渗出去,这两个条件都不利于木乃伊保存,也许当初可能制作了木乃伊,但4000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他腐烂掉。
顺利开启石棺后,哈瓦斯博士匆匆赶回胡夫金字塔内,去见证“金字塔漫游者”穿过石门的一瞬间,9时57分,机器人发出的灯光照亮了四千多年前的黑暗,石门背后竟然是另一道封闭的石门!面对第二道石门,哈瓦斯博士非常兴奋,他相信这道石门后肯定有一些有待探索的东西存在。
第二道石门后面是一间密室还是另一通道,抑或还是一道石门?这次尚未揭开谜底的探索活动使金字塔内隐藏的秘密更加扑朔迷离,不可预知的悬念反而激发了人们对金字塔的更大热情。此次金字塔的现场考古,对全面破译金字塔之谜有很大意义。

( 1 )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由题目可知胡夫金字塔之谜经过此次考古已彻底破解。
B: 专家们从多方面分析论证,得出监工石棺中的木乃伊已被盗走的结论。
C: 胡夫金字塔石门后面还是一道石门。
D: 这次现场考古活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有些出乎专家学者们的意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 2 )由文章可知,保存石棺中的木乃伊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 3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北京时间”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某考古学家在清理三峡文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具距今约2000年左右的女性遗骨,为了弄清其死去的原因,将会采用哪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 5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发挥想像,揣测一下胡夫金字塔第二道石门后面存在哪些东西,试列举一种,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依据。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1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2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 3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田野上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②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 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③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 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那一刻,我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当依赖变成习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