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yùn) 蝉(tuì) 憔悴(qiáo chuì) 酝酿(yùn niànɡ)
B: 斑(máo) 确(záo) 菡萏(hàn dàn) 妈妈(zhǎnɡ)
C: 静(mì) 高(miǎo) 油(lín) 人迹至(hǎn)
D: 临(lì) 谷(bǐ) 吝啬(lìn sè) 咄咄逼人(duō)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河北万全县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大型的民间艺术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万全社火”。

③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鲁迅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A: 开幕进行一板一眼
B: 开张进行一板一眼
C: 开幕举行一丝不苟
D: 开张举行一丝不苟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________,我们的国家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________的奋斗史诗。


A: 天翻地覆 砥砺奋进 感天动地
B: 感天动地 砥砺奋进 天翻地覆
C: 感天动地 天翻地覆 砥砺奋进
D: 砥砺奋进 天翻地覆 感天动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更要注意它的结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还要抓住它的特征:真实性、生动性、及时性。
B: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议、获奖与颁奖情况,激发了人类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D: 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性的胜利。表现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战斗气势,反映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大好形势,鼓舞人民的斗志。
6、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 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 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7、

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B: 2019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所有权属于国务院新闻办。
C: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 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地勘察,使科学家认为裂缝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9、

下面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同一时候)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B: 未几(不久,没多久),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 少顷(一会儿,片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当是时(这时候),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mào) 字(tiē) 恣(suī)
B: 褛(lán) 养(huàn) 荣(yīnɡ)
C: 旋(wò) 护(bì) 章(xún)
D: 烟(cuī) 黑(yǒu) 宽(yò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答赵廷臣
(明)张煌言
台翰俨颁,殊深内讼,岂仆一切愚忠,尚未足取信天下耶?台下清朝佐命,仆则明室孤臣,时地不同,志趣亦异。功名富贵,早等之浮云,成败利钝,且听之天命。宁为文文山,不为许仲平;若为刘处士,何不为陆丞相乎?倘云桑梓涂炭,实为仆未解兵,仆亦何难敛师而去,但未知台下终能保障否乎?区区之诚,言尽于此,间使说词,请从此绝。

(选自《明清小品文选》)
【注释】①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抗清名将。 ②台翰俨颁:蒙您郑重地写信给我。③殊深内讼:深深自责。④文文山:文天祥,字文山。

( 1 )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功 名 富 贵 早 等 之 浮 云 成 败 利 钝 且 听 之 天 命。

( 2 )解释下列画线词。
①倘云桑梓涂炭 ②仆亦何难敛师而去

( 3 )判断“抗元兵败后,杖剑驱妻子入海,背着卫王投海而死”的事迹属于许仲平、刘处士、陆丞相三人中的哪一位?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你的判断理由。
我认为这个事迹是( )(人名)的,理由是:

( 4 )张煌言在回信中拒绝了赵廷臣的劝降,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拒绝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处无声

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场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来。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最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的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痛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改动)

( 1 )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 2 )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章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②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 3 )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
( 4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5 )文章第四段划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对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 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 2 )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 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 3 )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②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③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4 )第⑪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 5 )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这幅漫画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掩饰着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