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划线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恳切(kěng) 修葺(qì) 契约(qì) 深恶痛绝(wù) B: 挑逗(dòu) 颤抖(chàn) 秩序(zhì) 忧心忡忡(chōng) C: 哺育(bǔ) 迸溅(bìng) 山涧(jiàn) 海市蜃楼(shèn) D: 服侍(shì) 晌午(xiǎng) 炽热(chì) 心有灵犀(líng)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拨款 催枯拉朽 B: 仲裁 由衷 眼花缭乱 C: 潇洒 浩翰 无怨无悔 D: 桅竿 默契 梦想成真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 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
4、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社戏》《孔乙己》《故乡》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
5、 |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叛逆 污秽 晨曦 人情练达B: 静谧 禁锢 馈赠 引颈受戮 C: 焦灼 宽恕 狡黠 广袤无垠 D: 羁绊 琐屑 旁鹜 和辙押韵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闲 斟酌 奇山异水 B: 争辫 奇迹 别具匠心 C: 恳求 摇篮 珠光宝器 D: 应酬 婉惜 三顾茅芦 |
7、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 B: “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C: 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 D: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B: 陈忠实老师看到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两万元,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 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 , 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 D: 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
9、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一场比赛的胜利,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得失。 C: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的否认与个人恩怨有关。 D: 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 为迎接建党九十七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D: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东栏梨花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乙)从容就义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独行其道 B: 其真无马邪? C: 河伯始旋其面目 D: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 贫贱不能移(移动) B: 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 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 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 4 )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5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鸭式摇步舞
张秋生
摇摇是谁呢?摇摇是一只小鸭子。他才出世不久,刚学会走路。他走路摇摇摆摆的,所以大伙儿叫他摇摇。摇摇的走路是和笑声连在一起的。他每走一步,大家都会在后面笑话他。他的姿势是如此奇怪,如此笨拙。
小摇摇很苦恼。怎么办呢?躲在家里别出来丢人现眼吧。可是,这样会让人笑话一辈子的——小摇摇想。
小摇摇开始不怕别人笑话了。他每天在没人的地方练习走路,尽可能使自己走路摇得有规律些,摇得好看一点儿。而且,每天还要到热闹的地方去走一圈,看看人们的反应。
后来他发现,如果自己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阔步前进,就会有一种特殊的风度——这是鸭子独有的风度。
他就这样经常改进自己的走路方式。
有一天,他又来到热闹的地方。一只小松鼠像发现了什么奥秘似的说:“瞧,一只多么神气的小鸭子!”
“是啊,他走得真好看。”小刺猬也说。
人们开始用赞赏的眼光来看摇摇走路了。后来呢,动物界盛行一种摇摇步的走法,就是模仿小鸭子摇摇走路的一种时髦风尚。
在动物们跳舞的时候,还专门有一种舞步,叫做“鸭式摇步舞”。这是一种很难学、但很好看的舞步。
我不说,你们也知道,这种舞步的创始人就是——小鸭子摇摇。
(摘自《张秋生童话精选》)
迎着风,一顶草帽
李丹崖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 1 )文章围绕着草帽和父亲,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分别概括。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
( 4 )文章中多次出现“草帽”,课本中《秋天的怀念》中多次出现“菊花”,请分析这两个形象的共同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二次
本篇作文要求如下: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