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面著名作家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朱自清 ②林海音 ③丰子恺 ④季羡林 ⑤杏林子 ⑥沈石溪

A: ②③④⑥⑤①
B: ③④②⑥⑤①
C: ③④②⑤⑥①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B: 对广西的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C: 据业内人士估计,仅在我国,未来五年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 《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yùn) 散(suì) 如(pì) 统(lǒng)
B: 狗(fèi) 后(yán) 凉(qī) 直(jié)
C: 然(qiàng) 寂(liá0) 珠(lián) 夜(zhòu)
D: 树(sāng) 乐(zòu) 琵(pá) 美(yōu)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B: 2012年12月31日下午二点三十,第二十五届校园艺术节在启黄中学校园举行开幕。
C: 近日,中国30省市纷纷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仅上海和安徽两地公开征求意见,听取民意。
D: 礼仪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这样才能制造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示长安君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释】长安君:王淑文,是诗人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意非轻”可看出诗人对离别看得很重,“亦怆情”写出即使会面心中也感伤悲。
B: 颔联中的“草草”“昏昏”写出相见时间太短,顾不上吃饭、聊天就要分开的悲伤。
C: 颈联道出了首联中“怆情”的原因,因为兄妹俩三年未见,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
D: 尾联谈到后会之期,其实诗人自己也不能预料,“雁南征”也只是无可奈何的安慰而已。
6、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
7、

下面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 “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 “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 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______。

②那篓紫红色的杨梅,每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______。

③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里。

A: 好奇 滚过 挥发
B: 好奇 滑过 挥发
C: 新奇 滚过 发散
D: 新奇 滑过 发散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做人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小王子》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特别温暖,是一部关于爱的著作,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最重要的东西用心才能看得见。
B: 国庆长假瘦西湖共接待游客33.6万人次,而双东历史街区共接待游客近37万人次左右,已经超过瘦西湖。
C: 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D: 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利益,要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1 )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 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语。

①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_

②肃拜孟母 遂:________

③在西洛时尝僚属 语:________

④亦笃学如此 笃学: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结友少所嗜好
B: 蒙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C: 蒙辞军中多务 每走厕必挟书
D: 大兄何见事晚乎 讽诵声琅然闻于远近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 4 )【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从孙权、吕蒙、鲁肃中任选一人对其性格特点作概括。

( 5 )这两篇文章在学习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①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②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③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④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⑤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⑥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⑦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⑧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⑨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⑩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⑪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⑫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⑬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⑭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着。

⑮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⑯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⑰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⑱“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⑲“爸爸,你还好吧?”

⑳“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㉑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㉒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 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发展)→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 2 )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②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 4 )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下面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 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 1 )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2 )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 5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用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女孩*俄喜欢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