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D: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句子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句子中加点短语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 “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句子中“善于用童话”、“解释”、“难题”依次充当状语、谓语、宾语。
D: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是一个并列复句。
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 )
A: “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抵达天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启动预案,有序开展应急处置。(修改:在句末加上“工作”)
B: 当前,疫情已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20万例以上。(去掉“以上”)
C: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修改:将“增强”改为“提高”)
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去掉句中的“不”)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踌(chú) 秀(qí) 鲜(yú) 无消息(chá)
B: 灭(jiān) 然(qiǎo) 责(jié) 锐不可(dāng)
C: 怨(mán) 匀(chèn) 味(xīng) 摩肩接(zhǒng)
D: 字(tiè) 守(kè) 慰(jiè) 正危坐(jīng)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
B: 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
D: 断肠/人在天涯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

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③①
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胡(zī) 尴尬(ɡānɡà) 粗(lüè) 两(jiá)
B: 儒(zhū) 粗(zào) 甲(zhòu) 缠(jiū)
C: 广(mào) 无(yín) 掩(shì) 发(juǎn)
D: 实(dūn) 首(hàn) 亮(zèng) 长(rán)
9、

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0、“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根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的阅读体验,下面对“记”这种文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B: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C: 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D: 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咏山泉》,完成小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dàn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 1 )颔联写出山泉的什么特点?
( 2 )诗歌运用________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认真阅诗,然后在横线上分别填一个四字语。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huì)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冻风时 (________ )

(2)高柳堤 (________ )

(3)泉而者 ( ________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作飞沙走石/ ②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B: ①若脱笼鹄/ 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①红装蹇者/ ②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D: ①夫能不游堕事/ ②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 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C: 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 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 4 )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幸福的坡度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们的家长也熟识了,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那个孩子,那个坐手摇车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你爸爸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欲言又止的样子,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你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你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小男孩笑起来,说:“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 1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划线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

( 2 )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 3 )体悟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

( 4 )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 5 )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劲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情况后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 1 )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⑤________

( 2 )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 3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 4 )下列对本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6,7段中写大家懒得理小女孩,甚至会把她赶出病房,是因为她打扰了大家休息。
B: 第8段中老公所说的“心理阴暗”,是指“我”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
C: 第9段写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来,“我”心里有点牵挂了,是因为“我”一直是同情她的,只是受了大家的不良影响。
D: 本文告诉我们:善良是纯洁的,不要因沾染上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
( 5 )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6 )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个灵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