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A)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B)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C)创造自己(D)的精彩人生。 B: B C: C D: D |
2、 | 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隘(ài)口 蹲(dūn)踞 战战兢兢(jīnɡ) B: 心弦(xüán) 祭祀(sì) 耿耿(gěng)于怀 C: 惘(wǎnɡ)然 寒噤(jìn) 光彩熠熠(yù) D: 招徕(lài) 蒙蒙(ménɡ)胧胧 雾淞沆砀(dànɡ) |
3、 | 张老师为远赴新疆支教的同事送行,下列最能表达张老师心情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4、 | 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 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B: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 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鄙薄(bò) 热忱(chén) 坍塌(tān) 头晕目眩(xùn)B: 哆哑(sì) 啜泣(chuò) 污涩(sè) 怂恿(sǒng) 战战兢兢(jīng) C: 陛下(bì) 澄(chéng)澈 分岐(zhì) 静谧(mì) 随声附和(hè) D: 尴尬(gà) 霎(shà)时 踉跄(qiàng) 女娲(wā) 莽莽榛榛(qīn) |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B: 中国人从来都襟怀坦荡、以诚待人,不会咄咄逼人 , 更不会仗势欺人。 C: 这两首诗同是写秋天,但二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 D: 这次考试之前同学们对每个问题都不求甚解 , 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天安门广场汇演中,张艺谋导演携手“中国现代焰火艺术家”蔡国强合作打造了一场绚丽绝美的焰火表演。 B: 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锦赛中,中国女排的各场比赛上座率极高,显示出人们对中国女排的喜爱可见一斑。 C: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国庆七十周年振奋人心的阅兵式,极大地促进了百姓对祖国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
8、 | 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淄博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猪龙河、玉龙河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B: 在今年的法国网球赛中,中国选手李娜力克对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其精湛的球技令人叹为观止。 C: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瘦精肉”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至至.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 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 2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 1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连月不开 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B: 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三峡》) C: 吾谁与归云 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D: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 2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 4 )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 |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摩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 1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①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②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 4 )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称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的一次旅行。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③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还以为是棵枯树,但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的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这是他一点一点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来的,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地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④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就这样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这是谁的土地呢”“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实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实。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 1 )结合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以“我与 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